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1篇
社会学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多年来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缺乏对通俗文学的重视.实际上,在抗战时期,处在不同政治地域内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家张恨水、张爱玲、赵树理的创作均已表现出雅俗互融的风格.但由于他们的出身、生活经历和文化底蕴不同,因此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症》中,法国当代哲学家吉莱斯·德勒兹与利克斯·瓜塔里认为,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是人们心中的欲望源泉,又是资本主义统治的基础。因此,为了使人们能够挣脱资本主义,欲望本能需转向为欲望机器。通过精神分裂分析,他们提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才是“去俄狄浦斯化”的革命代理人,这与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造就自己掘墓人的思想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巩固陕甘宁边区的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揭露国民党顽固派摧残人权的种种罪行,有效地同国民党进行争民主的政治斗争;为了消除边区的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不良影响,更好地巩固和建设边区;为了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造就一批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国际盟友,陕甘宁边区政府一方面领导边区军民英勇抗敌,另一方面又在边区实行维护和保障“人民之人权”,从而使这块抗日根据地的人权状况在当时的中国是最好的,成为“民主中国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抗战爆发: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的重要分界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认为 ,抗战爆发是中国 2 0世纪文学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分界线 ,此后 ,中国文学开始了一个很长的“共名”时期 (这个时期的下限尚有待确定 )。论文同时指出 ,鲁迅去世与抗战爆发在时间上几近重合 ,是这一分界能够成立的关键 :这一重合直接标志了战前新文学的某种精神的终结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 ,众多的美术团体、院校和美术家 ,迁徙至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 ,使大后方成为战时美术最为活跃的区域。这一局面的形成 ,不仅与四川特殊的地理环境为美术家提供了相对安稳的生活创作条件有关 ,更重要的是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特别是中共南方局对抗日美术运动的关注与支持 ,为美术的繁荣营造了必要的政治氛围。美术家们在救亡旗帜的引导下 ,创作热情高涨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写下了绚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综观抗战胜利前夕苏联的对华政策 ,其基本特征具有双重性 ,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 :一方面从总体上说 ,苏联还是愿意支持中国革命的 ,但在接收东北这一问题上 ,对中共及其军队既限制又支持 ;另一方面出于与美国争夺远东霸权的战略考虑 ,同时也为了能从国民党政府手中捞取更多的利益 ,苏联对国民党政府既妥协又限制  相似文献   
7.
唐正芒 《云梦学刊》2000,21(2):27-30
湖南抗战文化运动十分活跃,在中国抗战文化史上应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上篇从文化.名人汇聚、抗日团体与文化阵营、进步报刊及新闻出版、戏剧歌咏等文化活动诸多方面介绍了长沙抗战文化盛况。下篇概括介绍除长沙以外的湖南其它地区的抗战文化运动情况,并探讨了湖南抗战文化运动的经验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我国发动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国际范围内的“反修斗争”。这一运动的结果并不成功 ,而受害最大最深的还是我们的国家与人民。今天 ,当我们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道路上跋涉前进的时候 ,认真反思这段历史 ,其积极意义与我们对十年“文革”的清理和反思是一致的。只有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 ,才能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9.
丁玲与陈染的创作 ,在各自所处的时代均具有所谓“摩登”的文化素质。这种素质主要体现在 :自我的强调与张扬 ,性爱的自由与彰显以及偏于“颓废”的美感特征。在小说叙事上 ,她们的创作都带有“反文化”色彩 :丁玲早期创作中男女主人公性别角色倒错的现象 ,已初步构成对传统社会性别格局的反讽 ;陈染的“黛二系列”则有着更为鲜明、强烈的文化颠覆色彩。她们作品中对女性同性恋的书写 ,同样具有反文化秩序的意味。与此同时 ,丁玲和陈染的同类创作在不同时代问世后所面临的不无相近之处的文化际遇 ,也从一个特定角度昭示着她们的创作在现实社会中的“另类”性质。女作家的创作所储存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0.
Editorial     
Social work students' responses to research tend to reflect their anxiety about the acquisition of competency in statistics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ir desires to attain social work education and subsequently become practitioners are viewed by them as at odds with research as taught. Yet, within the current quantocentric culture—which the authors define as one in which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re privileged over other lines of inquiry—social work education is increasingly emphasizing research as a central component of practice. Using a ‘culture as disability’ framework to understand quantocentric culture and its impact on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we suggest an educational approach designed to interest students in a broad view of research allowing for the wholehearted inclusion of non‐quantitative and practice‐related facets of research. The approach encourages students to: (a) fully articulate their perceptions of research,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b) link these views and experiences to the anti‐oppressive social work literature and to examine research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ntocentrism; and (c) develop an inclusive typology of research that integrates qualitative approaches encompassing historical, philosophical, narrative and other avenues that are relevant to their future social work practice care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