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169篇
人口学   53篇
丛书文集   140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623篇
社会学   89篇
统计学   1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analytical leverage gained from considering the entire college pipeline—including the application, admission and graduation stages—in examining the economic position of various groups upon labor market entry. The findings, based on data from three elite universities in Israel, reveal that the process that shapes economic inequality between different ethnic and immigrant groups is not necessarily cumulative. Field of study stratification does not expand systematically from stage to stage and the position of groups on the field of study hierarchy at each stage is not entirely explained by academic preparation. Differential selection and attrition processes, as well as ambition and aspirations, also shape the position of ethnic groups in the earnings hierarchy and generate a non-cumulative patter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cross-sectional assessment of field of study inequality at the graduation stage can generate misleading conclusions about group-based economic inequality among workers with a bachelor’s degree.  相似文献   
2.
民族互嵌社区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空间场域延展的实践形态,是对“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这一时代命题的现实阐释。现代城市社区功能的集聚和细化为民族互嵌的再造及重释提供了场域空间,由于民族互嵌社区具有公共性、聚合性和互动性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了立体化嵌套结构,催生出精准互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愿景”:理论层面,要深刻把握民族互嵌社区精准治理的目标向度、方法向度、内容向度;实践层面,要精准识别民族互嵌社区的场域情境,以智能技术描绘民族互嵌过程的“全景图”和“晴雨表”,通过社区制度体系的精准供给,提升民族互嵌社区精准治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3.
民族记忆既是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载体,也是彰显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文化表征。民族记忆作为延续民族历史和文化基因的内在根基,通过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建构民族身份、塑造民族形象等形式传承和彰显民族文化基因的内在特征。以瑶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瑶族民族记忆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基因,并阐释其内在的价值与意义,对培育和铸牢我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Book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Joan Dunayer, Animal Equality: Language and Liberation  相似文献   
5.
美国城市化经验对江苏城市化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城市化经历了发生、发展、成熟的完整过程 ,具体表现为集中和分散两个显著特征 ;我国江苏城市化进程中的独特现象与美国城市化形成鲜明对比 ,通过比较、借鉴 ,江苏必须走出一条符合省情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福建宁德畲族(聚居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宁德畲族文化作为中华畲族文化的主源头之一,在团结与凝聚当地和国内外的畲族同胞,增进人们对畲族历史文化和现实了解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它与聚居区内景色秀丽的山水风光相映成趣,具有潜力巨大的旅游价值与产业价值。但近期以来,该地畲族传统文化也面临着逐渐失传的现实危机。抓紧实施抢救与发展畲族文化遗产系统工程的各项具体工作,对于继承畲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方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理论坚实并具有现代植物生产技能,能够献身生态重建和区域农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以此作为专业教学改革的基础目标,通过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培养提高,着力相关课程改革,坚持理论教学面对区域农业发展实际,跟踪农业技术发展前沿,强化具有就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专业技能培养,通过办学条件的改善,使富有地域特色的专业教学改革取得初步而又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民族法制的中国经验及其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建立并进一步巩固发展,这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它为当代国际社会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对民族团结概念作宪法安排以建构公民认同;以少数民族干部制度作为沟通的制度性安排;自治权作为发展权的制度设置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设立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独特安排,保证了民族关系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以多元与一体并存的发展形式,保证各民族语言文化的平等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西域民族的发展过程与结合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该文着眼世界四大文化圈唯一交汇处、九大语系中五大语系交融处的西域的时间和空间 ,重点历述和阐释了西域古代民族的发生、发展过程 ,从东西南北向西域迁徙的民族互市 ,“打交”、杂居、通婚、相互同化的视角 ,进一步论证了西域诸民族“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结合特性 ,特别从地域上的结合性、生产方式上的结合性 ,人种上的结合性、血缘上的结合性、文化心理上的结合性 5个方面具体印证了今天的“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 )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民族关系的必然结果 ,西域民族的结合特性也为我们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供了极强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少数民族帝王和萨满教发生过密切关系。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巫王合一、巫王合作型的政权形态是中国历史上政治与宗教有机结合的产物。在这种政权形态中 ,王权和神权结合在一起 ,但二者相互干预 ,并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发生作用。萨满巫师和北方少数民族帝王合伙建构了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典型的政治宗教形态。建立在萨满教观念基础上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治宗教的核心是“王权神授”和“汗权天授”思想。这与中原王朝历代统治者宣扬的“君权神授”观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