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94篇
民族学   9篇
人口学   29篇
丛书文集   76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302篇
社会学   106篇
统计学   1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面临着变革。知识经济对公允价值计量、会计目标、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会计报告内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的确认、会计电算化发展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的到来 ,对传统的就业方式提出了重大挑战 ,引起了就业领域中就业结构、就业机会、工作制等多方面的转变 ,一场有关就业的文明革命悄然兴起。中国应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 ,转变劳动者就业观念 ,调整国家就业政策等多方面措施 ,改善就业环境 ,刺激就业增长 ,以缓解目前所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现状,提出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 措施和加大人员培养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知识经济来临时代一些人对价值源泉的模糊认识,结合新的实际,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框架内对知识、知识性劳动进行了分析,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发展了商品二因素理论和劳动二重性理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劳动的主体形式从体力劳动转向智力劳动,知识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价值的源泉仍旧是人类劳动.本文通过区分知识和知识性劳动,澄清了模糊认识,阐明是知识性劳动创造了价值,而不是知识创造了价值.知识性劳动就是人们不断探索的劳动,从而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只有坚持劳动价值论,我们才能在知识经济社会中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不断创新的经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虚拟交易和消费文化——评德莱塞《欲望三部曲》的主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学界对美国现代著名作家德莱塞的《美国悲剧》和《嘉莉妹妹》评介甚丰,但对他在长达半个世纪创作的、代表他一生创作思想和哲学思考转变的《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和《禁欲者》却着墨不多。本文探讨三部曲中表现出来的消费主义主题,剖析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态度,指出他这种态度背后与主流意识形态间的协调和颠覆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MIS的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适应体制转换和市场经济的要求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MIS)对我国企业极具重要性和紧迫感 ,本文分析了我国MIS的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并尝试性地指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是知识信息系统 (KIS) ,并随着知识经济向更高阶段———智能经济的发展进化 ,知识信息系统也将向智能信息系统 (IIS)进化。  相似文献   
7.
The matching identification problem (MIP) is a combinatoric search problem related to the fields of learning from examples, boolean functions, and knowledge acquisition. The MIP involves identifying a single “goal” item from a large set of items. Because there is commonly a cost associated with evaluating each guess, the goal item should be identified in as few guesses as possible. As in most search problems, the items have a similar structure, which allows an evaluation of each guessed item. In other words, each guessed item elicits parti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goal item, i.e. how similar the guess is to the goal. With this information the goal is more quickly identified.The unordered MIP has been studied by Mehrez and Steinberg (ORSA J. Comput. 7 (1995) 211) in which they proposed two different types of algorithms.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suggest an improved Spanning Heuristic algorithm. Its improvement increases as the problem size increases. Further results and comparisons are derived for the unordered and ordered cases.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when the search space is very large, it is better to inquire from items that are known not to be the goal (they have been ruled out by previous guesses), for the purpose of acquiring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goal. As the search space is narrowed, it is better to guess items that have not been ruled out.  相似文献   
8.
R&D alliances and outsourcing elements of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are now commonplace practices among many firms. However, little previous work has examined how these organizational choices influence project knowledge and learning. Based on a comparison of thre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the software industry,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task partitioning in the project influences learning and knowledge development within the firm.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internal development projects encourage synthetic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and tacit knowledge; in contrast, outsourcing and joint ventures encourage analytic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of componen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剖析知识、智慧的概念及其内在关系的基础上,从知识和智慧有机结合角度提出了一种分层次的智慧导向型知识管理分析框架。该框架反映了知识与智慧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内在统一性,并分别将知识管理和组织智慧看作手段和导向,给出了知识和智慧两个层面的集成管理策略,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系统知识管理思想。其目的是使组织更加有效地实施知识管理战略,更好地发挥知识的效能,从而使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达到与环境长期和谐共存。最后指出了本文观点对组织实施知识管理的影响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及多元文化知识不断融合的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了解学前教育师范生群体对信息技术知识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程度,笔者采用自编的《学前教育师范生TPACK》量表对220名在校学前教育师范生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发现:1)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总体TPACK知识掌握较好,但技术知识仍然较为薄弱;2)学前教育师范生TPACK知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性别差异不显著;3)信息技术爱好和训练会造成学前教育师范生TPACK知识的差异。应采取的对策:1)注重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2)大力推进第二课堂,促进TPK和TCK的发展;3)进行产学研合作,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的TPACK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