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滇南山谣三首》是当代著名作曲家张朝创作的钢琴组曲,其源于云南彝族民族民间音乐,具有云南的民俗特色和人文特色。作品既继承传统民风、民俗文化精髓,又推陈出新,并同西方钢琴组曲的创作技法相结合,是国内现代钢琴曲中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钢琴协奏曲《山林》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曲式结构、音乐风格等内容的分析,阐明了作曲家只有深入生活、热爱生活,才能使富于幻想的笔调升华,才能创作出真挚感人的、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3.
克孜尔石窟保留着大量内容与音乐艺术相关的壁画,几乎占据所有洞窟的一半。石窟伎乐壁画中乐队排列形式主要有中心对称式、零散式和一种特殊的排列形式;壁画中乐器图像使用最多的是弓形箜篌,其次是排箫,再次是五弦琵琶,乐器组合形式主要有弹拨乐器与吹奏乐的组合等。克孜尔石窟伎乐壁画在乐队排列上,强调了欣赏主体所需达到要的艺术魅力;在乐器组合上体现了多偏重于弹弦乐器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回忆》是音乐剧经典之作《猫》中的经典唱段,以其优美动听、感人至深的旋律风靡全球。本文对《回忆》的旋律、曲式结构、调性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身体会对该曲的演唱处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大晟府词人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申崇宁五年(1106)九月至大观元年(1107)任大晟府乐令,大观二年(1108)十月出知常州,任典乐则在大观二年十月前。晁端礼于政和三年(1113)六月下旬赴大晟府,以谪散官而任制撰文字职事,一月后叙复,命官为按协声律,未及上任即卒。万俟咏、田为、江汉于政和三年五月后任制撰文字,后各有升迁。江汉政和六年至政和七年间(1116----1117)离开大晟府任密州通判,万俟咏宣和元年(1119) 八月前离开大晟府任秦川茶马司干当公事。田为自政和四年(1114)正月后至宣和元年十一月均在大晟府任职,先后任燕乐所制撰、修制大乐局管勾官、典乐、乐令、典乐、大司乐。  相似文献   
6.
陆机的音乐美学思想中存在尚"清"倾向。这种音"清"为美思想的产生,主要受音乐审美的历史传统与魏晋文人尚"清"的时代风尚的影响。音乐之"清"的美学蕴涵大致包括四个方面:音色的清亮,情感的清悲,品格的清雅,意境的清真。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对泰国东北部Isan地区Tha Lua村排笙制作的田野考察,探讨了传统的发明和销售文化的方法和条件,以及其人类学意义。认为传统的发明和销售需要市场的推广和国家的帮助,传统文化的销售应该以社区中的村民为基础,不以大公司的利润为目的,也不以单纯的GDP增长和政府财政牧入的增加为目的,而是以增加村民收入为目的,以农民公平受益、农民优先受益为目的,这样的传统销售是我们所应当追求的。  相似文献   
8.
《宋会要辑稿》是大晟府研究最为可靠的原始史料,但错误亦较繁夥。如其《乐》三之二六、二七、二八及邓洵武《诸生习乐乞行按试奏》后两道诏书中的“大观二年”当为“政和三年”,《乐》三之二五、二六中的“崇宁五年”当为“大观三年”,《乐》四之一中的“大观六年”当为“政和六年”,《食货》四三之一二中的“宣和七年”当为“政和七年”。  相似文献   
9.
《礼记·乐记》是先秦时期一篇极其成熟的文艺理论论文。我们可用“中和”二字来概括其文艺思想。在历代儒家心目中,“中和”是个人品格修养、文学艺术作品和治国平天下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最高的人生追求与审美理想。《乐记》明确辨析了“和乐”与“淫乐”、“道”与“欲”的关系,它虽以乐为名,却礼乐并重。“乐”是德音,凡是堪称为“乐”的文艺都应具有和谐中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嵇康音乐美学的本体论思想。指出嵇康的音乐本体论的核心是“和”。嵇康在批判儒家的音乐美学本体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声无哀乐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