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29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琳 《学术探索》2011,(5):117-120
音乐家受各自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流派。云南的地域音乐文化影响着聂耳音乐创作的整个过程。他的音乐创作源自云南这块多民族灿烂音乐文化底蕴丰富的沃土。他的歌曲融人了云南的花灯、滇剧、洞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等诸多元素,这是聂耳音乐创作地域特征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聂荣臻作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卓越领导人,从辩证法高度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几对关系,对这些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反映了聂荣臻认识科研规律的具体化。认真探讨聂荣臻科技发展思想,对振兴我国的科技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申公豹》和《再论申公豹》是作家聂绀弩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的两篇著名杂文,由于取譬奇特,含蕴隐晦,世人对其写作背景及讽喻对象存在着误解。从当时的历史文化环境看来,这两篇杂文的写作背景都与1944年延安指派何其芳等人来重庆宣讲《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一重大政治文化事件有关:前一篇杂文侧重于批评胡风对延安"文艺特使"何其芳的态度;后一篇杂文侧重于挖掘胡风之所以如此的深层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4.
聂茂先生的《民族寓言的张力》,站在全球化理论前沿,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本土文化的具体语境,借助于西方话语体系对中国新时期文学进行解读。其既对各个文学思潮中的经典文本进行“解码”,又对各个时期创作群体的特征进行“把脉”式的“阐释”,希望借此获得“历时”的“深度”,一种“共时”的“广度”,以及一种立体的“厚度”。聂茂先生通过这种精细解读,将一堆堆隐藏在材料之下的作品原义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了。在他看来,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群体的共同努力,不仅冲击了第一世界文化霸权的“自在预想”,而且修补、充实、拓展和丰富了西方话语体系之本身,中国新时期文学在“世界文学”的大家庭中有着“不可轻忽”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五四"时期到当下社会,女性解放的主题在许多作家笔下都有不同层面的展现。在《失去的金铃子》中,聂华苓用隽永而深切的笔触描绘了故乡三斗坪的风土人情,也用细腻而婉转的调子奏响了女性的生命之歌。聂华苓深邃的思想并未停留在呼唤女性解放的表层,而是探入人性、世事深处,挖掘出女性解放遇到的种种人性问题与人生困惑,寄予了作者深深的忧思与无限期望。  相似文献   
6.
晴空一鹤排云上——聂鑫森小说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鑫森的小说大多取材于湘潭古城,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及晚明小品灵与趣的境界。其凝练典雅、文白杂糅的语言风格,风骚文坛,显示出作家潜沉厚实的旧学根底与功力。在那悲悯之情和忧患深广的文字背后,有其浩大的情怀。  相似文献   
7.
聂鑫森的《大师》堪称小小说中的精品。《大师》里的人物形象表现出自觉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和执着追求技艺精湛的职业操守。每个人都要自觉关注现实社会,主动关心世俗人生,真诚关爱所有的人,是充溢在《大师》里的人文情怀;文史知识渊博、情节安排巧妙、语言精练考究是《大师》突出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8.
新诗占据诗坛主流地位后,旧体诗仍在延续,且不乏佳作。但近人旧体诗基本属于古典美范畴,即使像杰出的旧体诗人聂绀弩,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有明显缺陷:长于传达理性深度而拙于表现现代人的丰富内心世界;有诙谐之趣却模糊了悲剧性底色;有古典语言美却难以发挥现代汉语的特长。造成其局限的原因之一是,旧体诗必须遵守以语音规则为核心的外在律,因而不能不拒斥以诗情的抑扬变化为基础的内在律。近人旧体诗不具有充分现代性,因此不宜纳入现代诗歌史。  相似文献   
9.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不仅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对敌斗争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且在文化建设事业方面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当时打击敌人、激励军民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必须大力推进和繁荣文化建设事业,必须通过多种形式整体推动文化建设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始终要与党的政治任务紧密联系,坚定的信心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是战胜一切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屈原生年辨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学文 《云梦学刊》2009,30(4):50-55,62
《离骚》首段自叙是我们推断屈原生年的重要根据。“摄提”应是指岁星,“孟陬”指孟春陬月,日在营室陬訾,为夏历正月。通过对有关问题的辨析,屈原当是生于公元前351年夏历正月初四(或初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