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7篇
丛书文集   279篇
理论方法论   64篇
综合类   1165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鸿是我国古诗词中经常使用的意象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苏轼在传统意象的基础上,在他的词作中把传统的鸿意象与自己的独特个性结合起来赋予了这个意象更为深广的感情生发空间。  相似文献   
2.
作家的人格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 ,往往决定着其作品的风格。我们在研究作品风格的时候 ,不能不关注作家的人格。只有对作家的人格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视 ,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风格。探讨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及其特征 ,是深入研究陶渊明作品风格的至关重要的途径。从陶渊明的作品中 ,从他的言行中 ,我们可以领悟到他的情趣和胸襟 ,领悟到一种具体的人格。陶渊明自然率真平和旷达的个性特征构筑了他的诗化人格 ,即未经世俗异化的高尚贞洁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内在思想根源是自然化迁的宇宙观和委运自然的人生观。这种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他任真自得和固穷守节的行为方式。他的作品中常见的酒与菊、孤松、孤云与归鸟等艺术形象组成了陶渊明诗化人格的象征系列  相似文献   
3.
论晋惠公     
晋惠公并非一个庸碌无为的君主。晋惠公在位期间,晋国社会继续得到稳固 和发展。晋惠公许赂又背赂、作爰田、作州兵与和戎等一系列作为不仅为晋国的富强做出了 积极的贡献,并且为晋文公及其以后晋国的霸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军事基础。我们 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重新给予晋惠公一个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沧浪诗话》与明代格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波 《南都学坛》2002,22(1):56-59
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了明清时期的格调理论 :1 追求“自然浑成”的诗歌审美理想 ;2 注意辨识诗歌体制、风格特点 ;3 高度重视诗歌的方法、技巧 ;4 强调灵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天顺八年,金湜、张城作为正、副使赴朝鲜颁明宪宗登极诏。在朝鲜期间,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艺,与朝鲜文臣赓酬唱和,留下了许多诗文。朝鲜为了表示事大之诚,更为了显示本国的文雅之关,将这些诗文辑录刻印,即《甲中皇华集》。学界关于这一问题,尚未展开探讨,文章探讨了《甲中皇华集》的成因,内容方面的特色及双方唱和的竞争意识、使臣形象的差异问题,以求对研究中朝文学关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中隐"是以庄子的逍遥人生为理念,远离政治斗争的遂性自由的生存哲学和方式,其核心是"适",在适性逍遥的前提下,再安排对社会、家庭、国家、民族的责任.这是一种强调个体生命高于一切的现代人本主义精神,在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专制集权社会,这一思想是超前的.而且,其适性逍遥并不是其最终的目标,其最终的目标是以适性逍遥为保证,实现自己的自由自在的艺术创造.故白居易"中隐"对后世苏轼、明代三袁均有很大影响,但毕竟时代不同了,这种影响终于以浪漫精神衰退为特点走向另一种形态.  相似文献   
7.
“泰山石敢当”词义难解,“石敢当”之人于古史无征。通过“泰山皇玺”的考证,得知“泰山石敢当”实为“泰巖 當”误写讹传,而“當”字应释为“堂”或“皇”,因而“泰山石敢当”原为“泰巖堂”或“泰巖皇”。“泰巖堂”即“泰山明堂”, “泰巖皇”即“泰山皇”。“泰巖堂”石碑,为古时“镇堂神石”,“泰巖皇”为原始“泰山神”。“泰山神”原应为“神龙禹皇”。  相似文献   
8.
<左氏会笺>是日本学人竹添光鸿对<左传>进行注释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搜览载籍,稽考诸说,折衷众家,深文以辨,审慎以断,守正创新,颇多所得.竹添氏在注疏中,大量使用训诂术语,释义明理.传统术语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认知和理性判断的科学自觉程度而且显示了他的学术继承性和创新精神.本文旨在通过对该著中训诂术语的特点的归纳及含义和功能的分析阐扬,使人深入理解作者的疏解,并能全面把握其训诂条例,帮助正确认识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他的特立独行本身就是对那个特定时代社会的嘲弄和挑战。他的作品坦诚而冷静地记录了他内心的波澜,最大限度地展示了自己的内心矛盾,表现出一种诙谐幽默、戏谑调侃的风格。陶渊明的幽默是柔和的,是含着泪的幽默。  相似文献   
10.
"一画"是理解石涛绘画美学思性与根据性,但更强调根据性."一画"也是画家创作的原动力和根本规律,它虽与具体的艺术技巧有关,但不再是对具体的法则与规律的描述."一画"还是在本体与画家主体之间的联系纽带,它根源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天人合一".而之所以能实现这种"天人合一",与画家的淡化功利观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