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265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春秋时期的媵制及其盛行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媵制指一个贵族男子娶妻 ,这个妻的侄、娣 (妹 )也随同她一同陪嫁 ,这侄娣随姑、姊同嫁一夫的婚俗 ,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和士大夫中相当盛行 ,对春秋时期的政治联盟、社会稳定和婚姻外交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制度的盛行 ,不仅与史前文化的遗存及西周春秋时期的宗法继承制有关 ,而且与春秋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有关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天人关系方面,人们更关注人间的利害,由人而天,不再盲从于天命鬼神;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人们不再受制于自己生活于其间的小圈子,家族束缚减弱,思想言论趋于自由和多样化,个人独立意识增强,人们开始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人性问题上,人们对自身的本质也进行了反省,开始关注人的价值。春秋时期人的精神觉醒有其内在与外在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3.
晋文公二年 (前 63 5年 ) ,晋侵伐、迁徙阳樊、原二国 ,取苏之温、州、陉、四邑 ,又取周之组、茅二邑 ;晋文公五年 (前 63 2年 ) ,取卫之五鹿  相似文献   
4.
苏轼以《春秋》学为儒者本务,终身关心此学。他认为《春秋》一断以礼,当以观其意的办法探讨其旨;《左传》主以史实,不专为经,不专为例,最识《春秋》之用;而《公羊》、《毂梁》以义例解《春秋》有如法家,专求于绳约中,不可取。苏轼认为《春秋》立法虽严,而责人则宽。他还借《春秋》学反对王安石新法。在苏轼的影响下,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春秋》学学派。  相似文献   
5.
马卫东 《殷都学刊》2008,29(4):39-43
春秋时期,郑、宋、卫三国基本上是因循旧制,任用公族执政。但由于历史传统、现实国情不同,三国的世族政治亦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郑国世族形成较晚,“七穆”兴起后,郑国形成了卿大夫执政制,诸卿互相制衡、联合执政,使郑国国内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宋国政治的特点是君权较强,政权下移较缓,君权在与卿权的斗争中稍占上风。直至春秋末期,宋国政权才完全落入“戴氏”的手中。卫国在春秋早期社会矛盾的焦点是公室内部争夺君位的斗争。春秋中叶,卫国的世族势力壮大,公室与卿大夫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春秋晚期,卫国君位争夺与君卿斗争互相交织,内乱频仍。南氏乘机崛起,并在战国时夺取了政权。尽管春秋时期郑、宋、卫的政治各具特色,但其总的发展趋势是相同的,即经过公室与世族、世族之间的激烈斗争,列国最终均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6.
水墨绘画是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惜墨与泼墨风格的绘画技法是一种充满着美学价值的艺术 ,它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特殊性 ,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这一绘画技法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公羊学”所宣扬的天命史观,是将社会的变化视为天道运行“副本”的观念。它既宣扬“君权天授”,又承认“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认定社会在周期性的循环中发展。但在整个中世纪,“君权天授”的观念一直是维护家天下专制制度的精神武器。在从古代社会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前清”学者在批评天命史观时,将主宰人类命运主体的“天”置换为“社会”;到了清代中期,“常州”学人则注意到“天命”史学中所包含的变易思想;晚清之时,恰遇“千年未遇之变局”,康有为等一方面援引前清学者的社会主体观念,另一方面则直接将公羊学的变易思想与西学相对接,于是,“通三统”、“张三世”、“《春秋》当新王”便被改造成社会进化论学说。  相似文献   
8.
周莹 《学术探索》2012,(3):71-73
铁路春运"一票难求"的表面原因是铁路运力不足,而运力不足的背后是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是人口流动背景下的春运客运需求激增、垄断体制下的铁路发展困境,以及因春节情结和公众选择偏好引发的放大效应等结构性困境。  相似文献   
9.
This feminist, qualitative study sheds light on how young Arab women used cyberactivism to participate in the wave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s widely known as the Arab Spring. It argues that these activists leveraged social media to enact new forms of leadership, agency, and empowerment, since these online platforms enabled them to express themselves freely and their voices to be heard by the rest of the world, particularly the global media. This resulted in a multidimensional personal, social, political, and communicative revolution. This study is based on in-depth, personal interviews with more than twenty young Arab women citizen journalists, bloggers, and activists from Arab countries that witnessed political upheaval.  相似文献   
10.
《小城春秋》的艺术经验就是:把真实生活作为文学素材,在广泛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主动寻求批评,容纳各种意见,慎重取舍,化史入诗达到艺术精品。高云览的创作实践启示我们:正确处理生活与艺术的关系、继承与创造的关系、表达与修改的关系、创作与批评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