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9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34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族服饰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服饰变迁史,壮族服饰同样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历程。在壮族服饰习俗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中,自然环境、物质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等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构成事物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种联系的观点同样适用于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本身并不是孤立的,它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否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会直接影响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改善和创设有利的校园环境和课堂环境是边远民族地区高校推进非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综观国内外旅游业发展大势的前提下,结合江苏省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开发,对连云港市赣榆的海州湾度假区在自然环境、旅游资源、区位优势等方面条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其建设发展和经营的现状,然后针对发展中存在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解,指出了要真正推动度假区的建设发展,必须从合理定位、改善措施、突出特色、加大宣传、强化经营管理、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深入细致的艰苦工作。  相似文献   
4.
太湖流域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水利工程对该流域的水情、水质、渔业及地方病等也带来若干环境生态问题。所以应该重视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运用管理,及对水域环境生态指标考核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中 ,由于网络在查找资料上的方便与快捷 ,已经对当前高校的院系资料室形成较大的冲击 ,资料室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受到质疑。然而 ,笔者认为网络可以取代的只是资料室的显性功能 ,而资料室本身所具有的隐性功能则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本文主要以资料室的隐性功能的阐释为出发点 ,认为环境与交往是资料室隐性功能发挥的重要机制 ,进而剖析高校院系资料室隐性功能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对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和管理体制现状的认识 ,根据有关理论和方法对阻碍中国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将其归纳为认识障碍、管理障碍及立法障碍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清除障碍的设想并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地理环境要素与旅游资源、旅游活动以及与其它旅游要素之间的关系来阐述地理学与旅游学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8.
农村水环境长期存在“边治理、边衰退”和地方政府监管乏力问题,通过广泛设立村级河长能促进农村水环境治理绩效的提升吗?基于黄河流域4省份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检验村级河长的设立对农村水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及机制,比较不同流域差异、地理区位及村庄规模下的组群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村级河长的设立能够显著提升农村水环境治理绩效,对上游村庄、中小型村庄、近郊村的水环境治理绩效有显著的提升效应,且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村级河长有效治理的深层原因在于村庄内部知识资源、关系资源、动员能力发挥着中介效应,在政府纵向激励问责机制的驱动下村级河长通过资源整合与策略化动员,有效弥补自身治水资源不足的缺陷,避开低绩效陷阱,进而提升河长制在“最后一公里”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9.
A challenge for large‐scale environmental health investigations such as the National Children's Study (NCS), is characterizing exposures to multiple, co‐occurring chemical agents with varying spatiotemporal concentrations and consequences modulated by biochemical, physiological, behavioral, socio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investigations can benefit from systematic retrieval, analysis, and integration of diverse extant information on both contaminant patterns and exposure‐relevant factors. This requires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nd deployment of informatics methods that support flexible access and analysis of multiattribute data across multiple spatiotemporal scales. A new “Tiered Exposure Ranking” (TiER) framework, developed to support various aspects of risk‐relevant exposure characterization, is described here, with examples demonstrating its application to the NCS. TiER utilizes advances in 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ethods, extant database content and availability, and integrative environmental/exposure/biological modeling to support both “discovery‐driven” and “hypothesis‐driven” analyses. “Tier 1” applications focus on “exposomic” pattern recognition for extracting information from multidimensional data sets, whereas second and higher tier applications utilize mechanistic models to develop risk‐relevant exposure metrics for populations and individuals. In this article, “tier 1” applications of TiER explore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ly causative associations among risk factors, for prioritizing further studies, by considering publicly available demographic/socioeconomic, behavioral, and environmental data in relation to two health endpoints (preterm birth and low birth weight). A “tier 2” application develops estimates of pollutant mixture inhalation exposure indices for NCS counties, formulated to support risk characterization for these endpoints. Applications of TiER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risk‐relevant exposure characterizations for pollutants using extant environmental and demographic/socioeconomic data.  相似文献   
10.
俞国女 《浙江社会科学》2012,(4):77-83,157,158
社区矫正是社会化的刑罚执行方式,但从实践运作看,我国社区矫正的社会化程度依然不够,没有最大效度地达到社区矫正的目标.本文在对社区矫正工作目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化模式:基于责任共担的社区服刑环境建设、基于社会工作方法的个案矫正模式、基于社会人力资源的社会帮教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