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8篇
社会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心灵隐秘的探究者——爱伦·坡创作及诗论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文坛怪才爱伦·坡毕生致力于探寻人类心灵的隐秘。他的小说及诗歌以死亡、恐怖为主题,极力试探人类心理的承受极限。他的诗论崇尚唯美,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有着极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的小说立足于展示作家自我经历和内心隐秘,奉行非功利、非道德的唯美主义文学观念,重视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内心的情绪体验.在美学范畴上,他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有别于鲁迅、茅盾等注重主客体交融的现实主义美学范畴,属于主观表现的浪漫主义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3.
前期创造社与前期新月派既有所侧重地对西方唯美主义思想进行了吸纳,又以开放性的思维和视野,融合了西方其他文艺思想和中国古典文论的某些特质。因而,他们的理论与创作呈示出一种相同的复杂性:既反对文学的功利目的,又重视文学的功利效果;既拒斥现实,又认同现实的真实性。这种文艺思想的复杂性,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五四”文学的审美形态,而且对即将跨入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唯美主义和消费文化之间关系已得到广泛认同,唯美主义可以被进一步归类为消费社会中的奢侈品消费。王尔德及唯美主义对于纯粹形式美和艺术去道德化的关注与奢侈品消费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奢侈品消费者所追求的个我影响和人际影响在王尔德的文学创作中却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并最终导致了其个人和英国唯美主义的没落。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佛光寺建筑艺术的科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光寺是佛教与艺术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其建筑艺术折射出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现代系统论观念和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其宇宙观和人生观与现代科学思想也有诸多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6.
"功能"与"审美":人物解读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分为"功能性人物"和"审美性人物".叙事作品中人物的功能性和审美性通常粘附在一起,只不过不同的作品其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将功能性人物的分析方法和审美性人物的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的策略是解读叙事作品中的人物的一种合理而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刘春香 《阴山学刊》2004,17(3):42-45
冲淡美不但被我国传统美学所青睐,更是周作人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色。周作人的散文,通过对平实而广泛的内容的叙写和自然平易手法的运用,达到了一种超然于艳冶禾农丽之外的散文胜境———冲淡之美。他的这类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念和创作分析徐(訏)小说唯美主义特色的三个方面:1、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的根本目的是"撒谎",徐(訏)小说远离现实,着意编造虚空的"谎语".2、唯美主义者认为"谎语"比再现性作品更能揭示生活的本相,徐(訏)编造谎语有着揭示生活本相的明确目的.3、"谎语"因现实缺憾而生,徐(訏)和浪漫主义者一样追求艺术意境和精神家园,但他对其虚幻性有着清醒认识,不仅不掩饰,甚至予以明确提示.  相似文献   
9.
日本唯美派尤其是谷崎润一郎对白薇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白薇的作品对日本唯美小说情节结构的借鉴以及对女性"恶魔美"思想的借鉴.她后来的创作渐渐超越了日本唯美派只注重个人情感忽视社会现实的局限,反映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深刻的社会时代主题,从而使她的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从白薇接受日本唯美派影响的事实中,也反映了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对中国近代文学思潮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审美主义是在近现代西方出现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观价值取向上的审美一元论思想 ,受其影响 ,我国新时期文学理论具有美学化倾向 ,在审美体验论、审美感性论、审美形式论、审美超越论、审美本质论等理论环节上显示出审美主义之审美一元论和感性本体论的倾向。反思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审美主义局限 ,对于推进我国文学基础理论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