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洪志的“修炼论”是“法轮功”的认识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观点分析批判它所提出的认识论问题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Weber on anomie     
InGesammelte Aufsätze zur Religionssoziologie, Max Weber discussed the anomic potential of some non-Western religious doctrines. This paper provides an analysis of Weber's writings on anomie and attempts to show the relevance of Weber's work to contemporary anomie research. First, I locate Weber's treatment of anomie within his discussion of great world religions, highlighting its significance in a cross-cultural context. Second, I compare Weber's notion of anomie with current evaluations of anomie and discuss a typology of usages of the term. Finally, I explore the suggested usefulness of Weber's work on anomie for contemporary purposes.  相似文献   
3.
总体而言,中国审美形态通过“自然”手法表现为优美,西方审美形态通过“神化”手法表现为壮美;中西审美形态和表现手法的差异,是人类道德禁欲主义文化传统分别与“天人合一”和“神人合一”两种审美心理机制相结合的产物;中西审美形态和表现手法的差异性表现出一种“命定式”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4.
《Slavonica》2013,19(2):105-107
Abstract

An attempt is made to sketch a strategy for reading Kronos (2013), Witold Gombrowicz’s (1904–1969) recently published intimate journal, which he kept in the years 1952–1969. It treats Kronos as belonging to Gombrowicz’s corpus, not merely as a literary sensation or an indiscretion, but as an important artistic and philosophical exhibit, which throws further light on Gombrowicz’s preoccupation with the expression of the body and the existentialist concept of person as presence, one of his Nietzschean strategies for countering metaphysics and its ideal transcendence. The key concepts that bring together the artistic, the autobiographical/somatic, and the philosophical are pain and aging. This reading, in demonstration of the artistic unity of Gombrowicz’s corpus, situates Krono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ovel Pornografia (1960) and the Diary (1953–1969), which share the major themes of aging and pain.  相似文献   
5.
纵观历史,各哲学派别对待幸福问题的总态度可集中地表现为:享乐主义幸福观、禁欲主义幸福观、功利主义幸福观,但究其实质,却都未能给出幸福内涵的满意解答,究竟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始终困扰着人类。在科技如此发达的当今社会,幸福问题更成为日渐富裕起来的人们所思考和追寻的焦点,因而本文试图反思历史上主要幸福观的思想本质,界定幸福的内涵,倡导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来指导人们追求幸福。  相似文献   
6.
分析指出,赛珍珠在《大地三部曲》(第一部)中,讲述了淮北贫苦农民王龙发迹以及地主黄家衰败的故事。王龙发迹后没有那么快衰败,但也开始纵欲和挥霍。他和前资本主义时代所有的暴发户一样,体现的不是从禁欲主义发展而来的现代资本主义精神,而是随心所欲的自然主义。这种自然主义人生观,不仅导致家业衰败,而且影响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丘处机在青年时期曾自行阉割,断绝情根,进行内外双修,同时也进行其他宗教活动,把其师王的宗教思想付诸实践。本文对其道教词所表现的内外双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其词作主要表现了全真道内修心性、外修功行等宗教思想,其外修功行部分主要反映了丘氏的交游和斋醮活动和全真道森严的教制教规。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对老子思想非常赞服,其思想主张中也有与老子思想相一致的地方,有人甚至认为他是“俄国的老子”。但托尔斯泰与老子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他的思想与老子不可能完全等同。虽然他某些对文明、科学、禁欲的观点等似乎与老子相同,但深究之后则会发现,其出发点与目的地都与老子有所不同。托尔斯泰是以悲天悯人情怀为俄国的民众寻找出路,而老子则更致力于为统治者们探求最有效的治国之道,他们对社会进步的否定和对禁欲的推崇中体现出了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9.
从意大利基督教会的世俗化趋向读解《十日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大利文艺复兴作家薄迦丘创作的小说《十日谈》 ,真实地再现了 1 4世纪中期基督教会世俗化的种种画面 ,鞭挞了基督教提倡的禁欲主义 ,禁欲主义不仅对世俗社会难以奏效 ,就是对于以侍奉神明为职的教会世界同样不禁而欲。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民族信仰的特点与托尔斯泰的宗教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期 ,托尔斯泰成为俄罗斯社会的精神领袖 ,他的思想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特质。在忏悔中完善自我 ,托尔斯泰认为 ,只有不断反省、忏悔 ,人才能克制自身的动物性 ;躁动不安的俄罗斯魂不在意物质财富 ,渴望灵魂的归宿 ;痛恨强制与压制 ,托尔斯泰的无政府主义最终走向严格的自我管理、自我压制。托尔斯泰主义的实质与意义 ,就是要在传统价值分崩离析的世纪交替时期 ,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道德秩序 ,在人与动物之间 ,立起“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