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64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检阅四库本《唐会要》卷七十四《选部上.论选事》和中华本《唐会要》卷七十六《贡举中.进士》时,发现二书或整段内容此有彼无,或史事时间序次歧互淆乱,或人名和官名互有出入,或文字衍脱讹误,凡此类可拾掇的问题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2.
因特网上环境伦理学题录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0年开始,国际环境伦理学学会第都在因特网上发布这一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主要论著题录。本文对因特网上环境伦理学题录的简要内容、文献量、作者情况、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初步分析,揭示了环境伦理学已成为当今世界一门迅速崛起的新兴学科。为了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伦理将成为人类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书目一向被中国知识分子视为“学中第一要紧事”。鲁迅作为中国文化名人 ,其目录学思想是其博大精深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成分 ,这一思想的演变过程与其所处的特定的社会环境是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4.
汉唐时期,史书数量和门类增多,史学范围逐步拓展,图书分类问题就凸显出来。史部成为独立的部类经过了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从汉代的《别录》、《七略》到魏晋的《中经新簿》、《晋元帝四部书目》,从南朝的《七志》、《七录》到唐代的《隋书·经籍志》,史部逐步从其他图书门类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类。这反映了史部书目在目录学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重视,体现出史学地位不断得到提高的趋势。文章试图从对汉唐目录学经典著作的阐述,分析这一时期史学地位的不断提高和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5.
该文简述了明末著名的私人藏书家祁承(火)的藏书历程,重点分析了祁氏在藏书鉴别、藏书分类、藏书著录、藏书保护等方面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他在书目索引、古箱善本、敦煌遗书、目录学史和古代印刷史等研究中的重大成就,并阐明研究目录学以书目工作实践为基础、继承优良传统和开拓创新的学术道路,以及具有考证和校勘特点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论文质量、论文选题及执行编排技术规范化、标准化、引用文献的规范著录,在高校学报类的学术期刊及出版质量的评价体系中都是关键性的重要环节.只有认真地学习、准确地贯彻执行高校学报等学术期刊编排技术的规范,才能使高校学报等学术期刊在编排质量上得到不断提高和不断进步.此外,要对目前正在执行的《中国学术期刊技术规范(CAJ-CD)》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后,尽快地上升为国家标准,便于高校学报等期刊编辑和论文作者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8.
发掘经典著作中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对于新时期古代小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集中体现于《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的古代小说史研究方法,其将西方文学研究方法与中国传统治学之法融会贯通,将理论分析与文献考据相结合,以社会历史批评发掘小说的社会文化底蕴;以文化比较研究拓展小说审美维度;以古典目录学之法梳理小说观念的发展,从而为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树立了学术典范。  相似文献   
9.
Miloš Jiálek 《Statistics》2013,47(3):441-456
The bibliography contains about 270 references dealing with statistical tolerance regions. These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concerned and according to some other criteria as well.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以沃特·威尔逊·格雷格爵士为代表的目录派三杰,在对文学文本基本物质形态从手稿到印刷文本辨伪和考证批评的基础上,经过厘定文本讹误和四次重要的学术论战,确立了作者的神圣地位,让文学成为绝对科学化的大学学科,但新目录派最终却退出了现代西方文论思潮。观照几乎同时产生于印刷术所带来的学术分裂期的中国乾嘉派,它能够客观对待经学作者,并形成了系统的治学方法,从而稳步发展为今天的朴学大潮,在此视阈下分析并阐明新目录派无法形成体系的原因,恰在于其过分强调科学权威性而漠视了文学本身的独特因素造成的方枘圆凿,藉此提出中国治学方法借鉴于西方文论批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