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6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社会危害性认识为参照,将我国学者关于违法性认识在犯罪故意中的地位的诸多观点归纳为单一说、兼容说和主次说三类。在批评和借鉴上述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危害性认识为主,违法性认识可能性为辅说"的新主张,并对其在涉林案件犯罪故意认定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按照主观违法论而加以建构的传统犯罪构成理论有别于按客观违法论建构的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两者有着不同的研究进路和研究方法。主观违法论强调有责之违法,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客观的危害行为、刑事责任能力都是违法的构成要素,这种因人而异的违法观不能很好地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根据。从主观违法论立场出发,我们不可能从构成要件其中一个方面单独地判断违法性是否存在,传统犯罪构成理论将犯罪构成要件定位于反映行为社会危害性的事实特征,因此,犯罪构成只反映定罪结论,不反映定罪过程。  相似文献   
3.
犯罪概念 ,大致上可以分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及混合概念。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是犯罪的混合概念 ,这一混合概念存在着逻辑上的缺陷 ,欠缺明确性和可操作性。文章就如何更为科学地定义犯罪 ,完善我国刑法第十三条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Despite Europe's mass investments in advanced border controls, people keep arriving along the continent's shores under desperate circumstances. European attempts to ‘secure’ or ‘protect’ the borders have quite clearly failed, as politicians themselves increasingly recognise – yet more of the same response is again rolled out in response to the escalating ‘refugee crisis’. Amid the deadlock,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we need to grasp the mechanics and logics of the European ‘border security model’ in order to open up for a change of course. Through ethnographic examples from the Spanish-African borders, the article shows how the striving for border security under a prevailing emergency frame has generated absurd incentives, negative path dependencies and devastating consequences. At Europe's frontiers, an industry of border controls has emerged, involving European defence contractors, member state security forces and their African counterparts, as well as a range of non-security actors. Whenever another ‘border crisis’ occurs, this industry grows again, feeding on its own apparent ‘failures’. This vicious cycle may be broken, the article concludes, once policy-makers start curtailing the economies of border security underpinning it – yet the challenges are formidable as the industry retrenches along with the political response to the drama it has itself produced.  相似文献   
5.
按照通说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其地位和作用在刑法中是举足轻重的,但现在却已经受到诟病.在批判把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作为犯罪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犯罪的本质特征应是应受刑罚惩罚性.  相似文献   
6.
大陆法系违法性理论存在的法理根基是对个人自由独立性的保障,此亦是该理论所要求和体现的价值,其新客观违法性理论弥补了主观违法性理论与旧客观违法性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缺陷与矛盾。行为无价值是以结果无价值作为自身存在的基础,这对我国目前的刑法犯罪论体系的改革与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在司法过程中仍应坚持"以结果无价值为基础的行为无价值二元论",这是由法制社会所要求的形式合理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法教义学的路径可以缓解当前司法人员面对刑事制定法与习惯法冲突时所面临的尴尬。法教义学视野下习惯法的运行逻辑主要通过对犯罪成立要件的判断来实现。习惯法于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和开放的构成要件的认定中具有较大运行空间,但为保证构成要件的定型性,在构成要件解释时,其他要素或要件的解释应尽可能排除习惯法的影响。在违法性判断阶段,习惯法的判断主要是借助社会相当性理论来实现。由于违法的判断是实质的、具体的,故习惯法在此的判断应当结合具体个案分析。在有责性判断中,违法性认识尽管于理论上是习惯法出罪的一条路径,但实际功用很小,更合适的路径应是期待可能性的判断。然目前对期待可能性之理解过于偏狭,应依规范责任论对这一理论进行适当重构。  相似文献   
8.
陈建旭 《求是学刊》2007,34(1):81-87
由于内幕交易行为在外观上与一般的证券买卖交易并无不同,但刑法上却将内幕交易行为当作犯罪来处罚,所以对于其刑事规范理论的依据何在值得探讨。但是因为内幕交易具有内部性,对于内幕人员获知与利用内幕信息的内幕交易行为,在区别究竟属于合法的证券投资与违法的内幕交易时就产生了难点。因此有必要借鉴美、日与中国台湾地区等关于内幕交易罪的刑事规制经验,从立法与司法实践方面来探讨内幕交易罪的刑事规范理论基础,以澄清内幕人员与内幕信息的规制范围与犯罪构成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之间存在着重复评价的现象。而以责任归责基础"过错"为核心,认真界定侵权责任一般构成要件的性质,理清各个构成要件之间的关系,对于完善我国侵权责任构成论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在坚持"过错"吸收"不法性"的同时,指出"损害"的"侵害明示的权益"性质也可被"过错"所吸收;通过界定"相当因果关系"与"过错"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过错"亦可吸收"相当因果关系"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规范目的说"在解释行为与损害之间因果关系方面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行政不作为是行政行为的一种,行政不作为违法是行政违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行政不作为违法进行司法的最终救济,能够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