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家视野里的陶瓷文化,以闪烁着千年窑火的辉煌的景德镇为研究对象,结合小说家以此地域为背景的<陶瓷物语>等文本的创作,探研陶瓷文化的母性特征,海纳百川的母性的胸怀;寻觅御窑皇瓷和民间青花的特质及交融关系;感悟炼瓷就像人生历程,人的情感的丰富脆弱犹如瓷的珍贵.  相似文献   
2.
胡宸 《社会》2005,40(4):139-162
明初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烧造是朱元璋在儒家“均平”思想指导下设立的以国家对百姓人身控制为基础的物资征调体制的一部分。然而这套制度反而扩大了不均,并且在现实中运转不畅。为此官员们积极展开改革。在改革中,市场介入下的财政白银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提升了资源的征调效率,同时将差役量化为货币价值,使“均平”可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调整。然而,财政白银化只是资源征调制度改革的手段之一,而非目的:首先,市场在被引入资源征调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指令需求之下;其次,市场交换的发达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始终是在“均平”的观念下展开的。景德镇官窑改革过程反映了传统中国的社会变化是一种建立在长期博弈、妥协与磨合基础上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3.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始于唐代,兴盛于北宋,以精美的造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汝窑瓷器造型经历史演变呈现出显著特点:其胎土细腻,釉色天青,光泽莹润如玉,釉面有开片。北宋早、中、晚期,汝瓷的装饰特征有所演变,官窑与民窑的装饰风格也不尽相同。汝瓷在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下,呈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滕亚秋 《阴山学刊》2009,22(5):105-108
隋墓葬和古窑址的挖掘,为隋代白瓷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物材料。目前关于隋代白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隋代白瓷的起源、产地、分期、工艺成就几个方面,虽然研究大多不够深入和系统,但专家和学者都做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这对于研究中国陶白瓷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用于模拟电路故障诊断的神经网络专家系统(NNES)方法。利用神经网络、专家系统两种技术的互补性,采用紧密耦合的NNES方法实现模拟电路的故障诊断。同时给出并讨论了该方法的一般结构。实验结果说明了这一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磁州窑是宋代北方民窑的杰出代表,文章从其的造型、装饰和原材料等方面分析了它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7.
针对木材在常规木材热风干燥室存在板材开裂、变形翘曲,板材最终含水率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了可调控引导送 风罩和移动调节装置;转动定位螺母调节导流舌板位置可改变出风口大小:驱动电机带动滚轮转动,可实现风机支撑框 架整体沿X方向移动自动调节;利用计算流体力学( CFD)软件SC/Tetra对优化设计前后的干燥室内空气流场进行数值 模拟计算,并对气流速度特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干燥室沿板材堆垛高度方向上各层气流速度偏差 可控制在±10%以内;空气流场分布的均匀性提高了70%。优化后的干燥室木材干燥质量和干燥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计算机与图像处理理论、辐射传热理论相结合,实现连续实时对水泥回转窑烧成带物料量和温度的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9.
石湾窑从宋代开始使用龙窑烧制陶器,至明清形成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著名的南国陶都。随着时代变迁和生产方武转变.龙窑日渐式微.现只剩下三座龙窑。龙窑具有很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的价值.对龙窑现在面临的不合现代生产要求、龙窑技艺濒临失传、燃料难求、周围环境存在隐患等问题.相关部门应积极以分段承包的方式增加龙窑的使用率,并且成立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龙窑的保护工作,采用多种办法。使这一珍贵的“活文物”万古长青。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采用云台式检测方式对水泥回转窑表面温度进行自动监控的系统。论述了该自动监控系统的检测原理、控制方法以及整个系统的特点。文中主要针对温度信号的处理进行了论述。本系统结构简单、工作稳定、易于操作,现场应用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