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语》所载周代"籍礼",是一种具有巫术特征的礼仪活动。其意义是疏导土壤中的阳气,使之顺利地播散。籍礼中,以瞽为首的乐官们所从事的"风土"活动,并不是韦昭注所以为的观察土壤中的气脉,而是通过乐舞鼓动风气,帮助土壤中的气脉顺利播散。它是这一土壤巫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以五位甬籍声乐家,应尚能、赵梅伯、斯义桂、葛朝祉、楼乾贵在20世纪中国音乐的各个发展时期的重要贡献为主要素材,从他们的教学、学术、社会音乐活动等诸方面,阐述其为祖国培养乐坛精英,为20世纪中国声乐在国际乐坛的崛起,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代音乐发达,乐工作为宫廷音乐组织、编排、演奏的主体,在唐代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唐代小说中的乐工不仅具有高超的艺术造诣和艺术修养,而且表现了高尚的艺德和人格品质。在中晚唐战乱频仍、山河日下的社会背景下,他们流落各地,穷困潦倒,往往与一些同样失意的诗人邂逅,共同出现在小说视野中。此时乐工就具有了符号象征意义,与失意诗人及其诗作一起生成作品文本的情感特质知音情结和黍离之痛。  相似文献   
4.
通过史料考证屈原生活的音乐之乡、音乐之国和受到的良好乐教及音乐素养,分析屈原诗歌中对音乐的描摹、屈原的音乐创作及其《九歌》唐代在民间的影响,认为屈原是伟大的音乐家。  相似文献   
5.
略论唐代太常寺乐工番上之余的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常寺乐工要按时到太常寺服役,用其音乐技能服务于宫廷.在番上之余,他们要用其音乐才能服务于民间,从事婚丧和各种民俗中的音乐活动,从而获得一定的报酬,并努力学习和训练音乐技能,以使音乐技能得到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河南各地以及陕西、山西等省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大量史前乐器实物,作为珍贵的原始音乐文化的物化形态,不仅标志着史前音乐文化重大的艺术成就,而且以其音乐艺术创造的多样性、音乐实践的连续性和音乐文化的先进性等诸方面的文化特征,充分体现了中原地区史前音乐文化的较高文化内涵和深广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方音乐史上舒茨、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威尔第、勋伯格等人,虽然所处时代不同、境遇不同、性格各异,但都是天才人物,都具有超越自我、超越时代的创作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的创作实践与他们所处时代的矛盾冲突,使这些音乐家成为悲剧性人物.  相似文献   
8.
甬籍音乐家群体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多与上海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文化渊源,奋发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宽广的音乐专业覆盖与高超的业务水平,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家庭多信奉基督教或有良好的音乐氛围,与"宁波帮"的地域分布基本吻合,是该群体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礼乐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瞽矇",精通各种音乐,熟知各种祭祀礼仪,他们在上古礼乐文明诸多的活动中表现突出,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对礼乐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通过对古代音乐文献相关记载的梳理,可以发现瞽矇与音乐的渊源:他们是古代乐官的一类,地位很高,在礼乐活动当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政治教化、历史传承、音乐教育等多方面承担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10.
唐代的梨园弟子是具有高超技艺的乐工,在宫廷主要从事乐器演奏和歌唱、舞蹈活动。他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地位高的相当于平民,低的则为官户和官奴婢。有人认为梨园弟子在某些方面甚至取得了和达官贵人、士大夫一样的权利,这与史实不合。梨园设有称为“部”的内部组织,并分为几处。梨园所演唱的歌词有时采自唐代诗人的诗歌,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诗人的诗歌创作,从而对诗歌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