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2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78篇
民族学   46篇
人口学   119篇
丛书文集   301篇
理论方法论   155篇
综合类   1919篇
社会学   295篇
统计学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growing body of literature on the outcomes of labour migration by focusing on the effects of migrant legal status on the economic and perceptual measures of migration succes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legal status, we use a sample of Central Asian migrant women who work in Russia and of their native counterparts who occupy the same positions on the labour market. Similar to the studies in the developed settings, we find that a temporary legal status is associated with an earnings penalty and that permanent legal status corrects this earning disparity. We also find that both temporary and permanent migrant status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perceptions of pay inequality but that, irrespective of these perceptions, both types of migrants are more likely to be satisfied with their jobs than natives. We interpret these findings within the legal and social context of migrant economic incorporation in Russia and relate them to the findings from other migrant-receiving settings.  相似文献   
2.
谢秋山 《南方人口》2020,35(2):1-16
理清农民工作回报期望的影响因素进而精准施策,对于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和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意义重大。利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和CGSS2015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结论发现:以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外出务工经历为代表的主观感知性因素是影响农民工作回报期望的关键,而以养老责任和未成年子女数量为代表的客观责任因素的影响则不显著。同时,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农民工作回报期望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农民对生理回报和安全回报有更强烈的诉求。  相似文献   
3.
当前,发展中国家地位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改革中的主要讨论议题。然而,现行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规则体系中并没有关于“发展中国家地位”的清晰界定,“自我认定”的方式正遭受一些国家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地位和特殊与差别待遇条款密切相关,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体系中涵盖的155项特殊与差别待遇条款为发展中国家的国内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尽管多数为“最佳努力条款”。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兼具身份和契约的双重属性,部分发达国家迫使中国放弃发展中国家地位,本质上旨在继续维持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主导地位。虽然中国的发展正处于“强起来”的第三阶段,但仍须坚持发展中国家地位不动摇。放弃发展中国家地位并不等于将获得发达国家的自动接纳,相反,还会影响到在其他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中的角色扮演,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当然,坚持发展中国家地位并不等于需要和其他发展中成员享受完全一致的差别待遇,在后续谈判中,中国可以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在国际治理中,中国也将继续为国际社会的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4.
Ali  Syed 《Sociological Forum》2002,17(4):593-620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he significance of ethnic identity can vary within a stable population, using caste among Muslims in Hyderabad, India as a case study. While some Hyderabadi Muslims are still embedded in ethnic networks, most now experience ethnicity as elective and do not rely on a corporate caste group for their social connections. This reflects a decline in the value of caste identities, which no longer provide economic or political resources. Increasingly, Muslims seek status through education, profession, or income. Thus, most Muslims in Hyderabad experience caste membership, identity, and networks in a weakened or attenuated way.  相似文献   
5.
“唐人选唐诗”录王昌龄诗歌作品的情况反映出唐代不同时期人们对王昌龄诗歌接受态度及其在唐代诗坛地位的升降变迁。总体而言 ,昌龄因其五言古诗对盛唐诗风的开拓之功而受到当时选家普遍重视 ,有“诗家夫子”之称 ,中唐以后选家则独重昌龄七言绝句 ,虽以“七绝圣手”誉之 ,但其诗歌地位已非显著。文章同时指出 ,作为古代诗歌批评的一种特殊形态 ,唐诗选本所蕴含的诗学价值应受到重视 ,成为唐诗学研究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学有自己的理论内涵和科学品质,也有自己的学术积累和发展基础,其学科地位应得到 充分肯定。新闻学不仅要研究新闻事业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也应研究媒介经济、传媒业经营与管理。为 适应新世纪新闻事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应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透析了监理单位的外部管理现状 ,内部运行机制及监理业务的竞争环境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我国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并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提出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主要措施包括 :(1)规范经营者的行为 ;(2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及地位 ;(3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4)运用科学技术方法保证会计数据准确  相似文献   
9.
Using data from Brazil, Chile, and the U.S., we estimate country specific models of household income that characterize mothers according to their marital status, living arrangement, and employment status. We assess the predicted economic well-being of each type of mother relative to a benchmark of married mothers in the same country, and at various points in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We find dramatic cross-country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mothers across categories, but few differences in each type's relative economic status. In all three countries and at all points in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mothers who are the only adults in their households have the lowest levels of predicted income, while married mothers—followed closely by cohabitors—have the highest levels.  相似文献   
10.
职业地位取得的社会性别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描述被调查夫妇之间职业流动的性别差异出发,分别勾画出他们的地位实现模型。首先验证了不论性别,教育地位都是决定职业地位实现的首要变量;但也正是在教育地位的实现和向上流动(再求学)中,伴随婚姻生育等生命事件的发生,无形的结构性制度因素(意识形态层面的性别制度、性别规范和性别文化)正如后现代主义试图解构的那样依然支配着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使扮演双重角色的妻子或无意识地或有意识地遭遇了丈夫不为之所累的两难困境,并最终阻碍了女性的教育地位、既而是职业地位的实现。本文最后提出了三点建议和几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