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关于建设节约型政府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是资源的主导者,是社会风气的倡导者,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好节约型政府,建设节约型政府对于提高全民厉行节约的意识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也是建设一个高效政府、有限政府、廉政政府的迫切需要,更是对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的考验。针对节约型政府建设的现状,提出建设节约型政府要从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强化干部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深化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创新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加强政府办公自动化建设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努力,不断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2.
绿色的引擎     
当前我国推进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事实表明,以行政方式推动资源节约,其效果是极为有限的,原因是此类计划经济手段与市场机制相背离。本文认为,政府的基本责任是改造市场和规范市场,使市场能够包容循环和节约的发展目标。唯有如此,我国经济才有顺利转向环境友好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节约型校园背景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此背景下结合高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以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探索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形成进行分析,找出解决办法,最终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议题,气候变化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由于受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制约,一方面存在经济快速增长、人口与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能源与环境的结构性矛盾和资源环境容量的硬约束、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以及相关机制体制不完善等诸多方面的内部困难和障碍,另一方面也面临国际社会气候体制变迁带来的巨大的外部压力与挑战.面对国内与国际双重压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气候环境的两难抉择,将低碳转型与“两型”社会建设有机结合,不断加大低碳技术和低碳制度的创新力度,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之路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正确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本质上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科技活动,源生于工业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熊彼得问题"可以在后现代文化框架里批判和分析,但消解"熊彼得问题"则需要建立一种崭新的文化———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文化,并在两型文化中通过重建伦理规范、技术选择、创新评价和转变技术创新模式来完成技术创新活动的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6.
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指导思想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城市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完善节约型城市建设实施的关键环节和保障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文章从政策环境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社会环境保障四个方面研究了节约型城市建设实施的保障体系,在建设节约型城市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资源节约、自主创新机制的建立、公众参与性。  相似文献   
7.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改革实验区,循环经济在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需要落实到企业层面,分税制改革以来,国家税收调控对区域经济的调节主要表现在区域支持与产业优惠上。综合改革试验区区域税收政策的“先行先试”权利,必须要结合本地区的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禀赋,在关键税种上加以改进才能诱导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