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的自由度决定着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 ,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本的全球化 ,是资本自己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资本在造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的同时 ,不可避免的使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弊端突破国别和地域的限制 ,具有了“全球性”。资本的全球化 ,决定了全球化发展的最终趋势 ,扬弃劳动的异化 ,扬弃资本同劳动的对立 ,实现马克思所设想的那个“自由人联合体”———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探寻历史发展动力的正确途径、揭示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理解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看待世界历史的形成和自由的进步四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发展动力问题上对黑格尔的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网络交往的特点及其社会作用,剖析了网络交往对人的非理性的双重影响,提出在自律和它律的基础上通过社会良性互动与扬弃非理性来弱化网络交往对人的非理性的消极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叔本华是一位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家,他把世界的本质看作意志,意志是无法满足的欲求,人生是在欲求和达到欲求之间消逝的,人生的本质是痛苦和无聊.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思想具有反省人类自身,关注人生的自我拯救功能.当然,他的晦暗宿命论等倾向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必须本着一种科学的精神加以扬弃.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异化     
程海霞 《河北学刊》2001,21(1):125-127
本文通过对“异化”概念的重新界定,确定“道德异化”这一概念,并从其特征、表现方面对之作了存在性证明,最后寻求扬弃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传统政治文化研究与政治文化的综合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进而探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综合创新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之间的深层关系 ,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梅山地区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孕育出了梅山婚育谚语,梅山婚育谚语具有很强的教化功能,既有积极的教化功能,也有消极的教化功能,积极方面主要表现在教育人们要树立正确的择偶观、家庭观和生育观,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宣扬了男权主义思想和唯心宿命论思想。我们要辩证看待,科学扬弃。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 ,环境问题已从社会生活问题的边缘走向中心 ,引起人们对自己的主体地位、理性观念深刻的反思。笔者认为 ,断定“人类中心论”是环境恶化的主要思想根源 ,论证依据显得单薄。何况不存在一成不变内涵命题的人类中心论 ,有必要对它进行科学的梳理与界定 ,尤其是要以批判的态度去超越和扬弃建立在近代工业文明——人类强大主体经济王国基础上的人类中心论。当代人类中心论 ,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目标 ,旨在实现人的完整本质和需要同自然之多维价值的全面联系  相似文献   
9.
苏联模式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间关系密切,苏联模式的形成既具有合规律性,也有弊端,它开辟了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苏联模式的扬弃,是对苏联模式弊端的克服和创新,是在逐步破除苏联模式内在矛盾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实践-认识”二元对置是形而上学的、自相矛盾的。实践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它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视野”和“立场”的本体论意义。扬弃“实践-认识”的二元对置、 彰显实践的同一性, 对于克服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各派的局限性,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 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基本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