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67篇
民族学   14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220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1374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1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n important source of neighborhood change occurs when there is a turnover in the housing unit due to residential mobility and the new residents differ from the prior residents based on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what we term social distance). Nonetheless, research has typically not asked which characteristics explain transitions with higher social distance based on a number of demographic dimensions. We explore this question using American Housing Survey data from 1985 to 2007, and focus on instances in which the prior household moved out and is replaced by a new household. We focus on four key characteristics for explaining this social distance: the type of housing unit, the age of the housing unit, the length of residence of the exiting household, and the crime and social disorder in the neighborhood. We find that transitions in the oldest housing units and for the longest tenured residents result in the greatest amount of social distance between new and prior residents, implying that these transition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fostering neighborhood socio-demographic change. The results imply micro-mechanisms at the household level that might help explain net change at the neighborhood level.  相似文献   
2.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研究的范围包括指示语、   语用学在课文理解中的应用              会话含义、预设等。要使交际取得成功 ,说话者指示语所指信息要清楚 ,交际双方要有共同的语用预设 ,双方还要遵守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有学者对戏剧进行了形式主义的研究,其方法论借鉴于叙述学。叙述学是通过对小说的分析而总结出来的文学理论。在分析戏剧的叙述形式时,直接套用叙述学的相关理论是不恰当的,其应用时需要经过一定的转换。在小说文体中,存在两类最重要的叙述者类型:第一人称叙述者和第三人称叙述者。其中,第三人称叙述者只存在于直接引语中,此时的全知叙述者沉默或者隐蔽,将叙述者的功能转让给了他(她)。同样的,在戏剧文体中,第二文本中的叙述者可以对应于小说中的全知叙述者。第二文本的叙述者作为戏剧故事之外的叙述者,叙述戏剧人物的外貌或心理状态等情况。在大部分戏剧文本中,第二文本中的叙述者是沉默的,而戏剧中的人物作为第三人称叙述者承担了叙述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以单位词为中心词的名词词组的深层结构决定单位词的语法特征和语义特征。该深层结构多半可以通过单位词的转换功能映现为主动句或被动句的表层结构。在表层结构中,主语名词除去语法形位后的最后一个音节和谓语动词的第一个音段的组合在语音上是可接纳的。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报应正确对待研究生稿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稿源是高校学报的重要稿源,对提高学报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理应受到高校学报尤其是非重点高校学报的重视。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积极扶持研究生作者,增大可刊用论文的筛选率,已成为学报编辑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学报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帮助研究生作者群不断提高论文质量,并鼓励他们积极向学报投稿,以收到改善学报稿源、支持高校学科建设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多赢”效果。  相似文献   
6.
翻译标准众说纷纭,各有千秋。本文尝试从旅游文本的翻译特点,通过例证来寻找旅游翻译的标准;并从旅游翻译的角度来思考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Although ‘doing gender’ has been recently defined as an accomplishment, an element of social practice, t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needs to be extended to coercive action such as subtle workplace discrimination. Even though great effort has been invested in revealing the dynamic of such social practices, the researcher's task is not easy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This type of study is difficult to conduct by following traditional research design and many alternative approaches have been tried.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fiction as one possible and relatively unexploited venue of research.  相似文献   
8.
存储区域网络iSCSI协议的通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存储区域网络主要采用的组网协议,包括FC协议、FCIP协议、iFCP协议和iSCSI协议,着重研究了一种利用TCP/IPI网组建存储区域网络的协议-iSCSI协议,分析了iSCSI协议的通信机制,比较了在IP网络上实现iSCSI协议通信的3种方法,开发了一种iSCSI协议数据单元与TCP数据帧间的接口算法及其硬件设计,并用 VHDL语言成功进行了行为级的仿真。  相似文献   
9.
为从根本上改造基层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中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主选举运动。根据地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条例,使选举规范化;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也充分发挥智慧创造了适合自己的选举方式。选举体现了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的特点。这一运动使基层政权性质彻底改变,为争取抗战乃至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与英国公益性科技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国家科技管理机构、科研体系及公共科研成果转化三个方面分析美国和英国的公益性科技管理制度及其发展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自由流动的发展,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政府在科技管理上的职能与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总的来说是由原来的主要资助者和实施者转变为催化者和促进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