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5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9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95篇
社会学   7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科举的社会流动是评估科举功能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科举学中的一大热点与公案。由于明代科举没有民族歧视或特权因素,且现存明代登科录资料较为完整,涵盖面也较广,使其成为研究科举社会流动的比较理想的对象,学术成果也较为突出。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著名美籍华裔学者何炳棣教授及其皇皇巨著——《中华帝国成功的阶梯——明清社会史》(以下简称《明清社会史》)。  相似文献   
2.
美国汉学源于欧洲汉学传统,虽然没有深厚的根源,却在1950年之后发展出自身注重文本解读、资料和理论阐发的特点.一部分华裔学者将这种美国汉学的特点运用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得出了一些具有解构性和颠覆性的观点,对中国大陆的现代文学研究造成了冲击.中国的现代文学研究与美国汉学在学术中立、如何对待传统、现代性等一系列问题上出现了错位,需要我们对其中的得失进行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6,(4):93-98
华裔美国诗歌反映了中美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是亚裔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立阳与宋凯西是当代华裔美国诗人中的佼佼者,他们的作品在美国非常畅销,获得了众多的奖项,多部作品入选美国著名诗选与文集。李宋二位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有诸多异曲同工的地方,在创作主题的选择上也有相似之处,其诗歌创作主题通过时间的消解,来反映华裔族群的集体记忆和文化传承的变化,这种基于身份转换的落差使得他们的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并得到美国主流文坛的青睐。  相似文献   
4.
北美汉学界的《沧浪诗话》研究在主体构成上包括华裔族群和本土学者两个群体。华裔族群的代表人物是刘若愚、叶维廉、叶嘉莹、欧阳桢等人,本土学者的代表人物是加拿大的林理彰,美国的宇文所安、费维廉等人。整体上看。华裔族群的研究凸显出如下四个主要特点:一是注重影响研究,包括严羽诗论对前代文论的承传及其对后代文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影响;二是对严羽诗论系统中“以禅喻诗”批评方法及“兴趣”、“妙悟”等概念进行了阐释:三是方法上移西释中和中西对话并用;四是注意吸纳中国和日本“严学”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人物     
《青岛画报》2012,(2):7
1周涛:17年首缺席春晚连续16年出现在央视春晚的周涛,本应是今年春晚主持阵容中最稳定的一位。但在央视春晚官方微博发布的主持人阵容中(以当晚播出时为准)不见周涛!这让不少观众有些意外。截至发稿时,确定的主持阵容为:朱军、李咏、董卿、毕福剑、撒贝宁、李思思。  相似文献   
6.
华文夏令营通过提供文化知识和中国阅历来影响和增强华裔新生代的中华文化认识、认知、认同,从而增强其与中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并能够在世界舆论场中对所在国受众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华文夏令营在实际运作中的确起到了增强华裔新生代中华文化认同的作用。因此,应该正视夏令营举办中的不足,总结经验,改进创办模式,通过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手段保持与华裔新生代的长期联系,巩固华裔新生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在梳理面子理论研究和探讨美国华裔面子心理生成机制的基础上,对美国华裔导演Alice Wu浪漫轻喜剧《Saving Face》中华裔一家三代人的面子话语进行认知心理分析,试图了解"面子"背后隐藏的华裔美国社会文化的实质以及传统与后现代理念的冲撞,以进一步加深对美国多元社会文化视域下华裔心理的认知解读。  相似文献   
8.
林玉玲的《月白的脸:一位亚裔美国人的家园回忆录》为读者展现了一位性格叛逆、与家庭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华裔马来西亚女性形象。她是为性别歧视而战的假小子,是不愿依附男友成为眷属的负心人,是号召女性同胞不受性别角色羁绊的女性主义斗士;她还是反抗日军、对中国认同的华裔,是对英殖民迫害的华裔共产党的同情者,是怀抱马来西亚民族理想的憧憬者,是美丽新国家梦想的挫败者;她也是英殖民教育的获益者,对自己的成绩自信满满,但是她同情在英殖民教育中受到戕害的儿童,同情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但只能做殖民者传声筒的佼佼者;在美国她告别过去的叛逆和格格不入的性格,对克服种族偏见和融入社会做出了种种努力。这部回忆录是林玉玲与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抗争和批判英殖民教育的生命书写,展示了她在流散经历中的心路历程和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9.
10.
朱棣文到底有多牛?39岁成为斯坦福大学第一位华裔教授;49岁因发明了“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获诺贝尔物理学奖;56岁被任命为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60岁获得奥巴马总统提名出任美国第12任能源部长,到2013年卸任,是能源部成立以来任期最长的部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