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2篇
社会学   6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废止了大学生的禁婚令,从今年9月份起,大学生婚恋可以与普通人一样,再也无需遮遮掩掩。然而,象牙塔里的婚姻究竟是学子们向往的天堂乐园,还是难以承受之重的烦忧苦闷,抑或是波澜不惊的寻常日子?黎子媚和刘靖曾是广州某高校的同学,他们经历  相似文献   
2.
霜枫 《女性天地》2005,(4):32-34
当“全职太太”逐渐被中国人接受的时候,更加挑战世俗观念的“全职老公”也出现了。一份调查显示,当问及“经济条件允许时,您是否可以放弃工作回归家庭”时,京、沪、穗三市共有41.3%的被调查居民表示赞成,52.6%表示不赞成,6%不置可否。而有意思的是,有四成男性表示可以回归家庭,仅比女性低2.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男人在家洗衣、做饭、带孩子不再是什么稀奇事。而这种现象,除了男性的意愿之外,另一方面自然也是源于女性收入的增加,以及年轻女性在琐事上的依赖心理。  相似文献   
3.
4.
边成 《社会福利》2005,(1):53-54
2005年1月7日《新京报》报道:受到“鸡年无春不宜结婚”说法的影响,北京市各婚姻登记处近日遭遇几年未遇的登记高峰。城区的所有婚姻登记处1月6日中午几乎都没有休息,绝大部分下午也不同程度加班,海淀、朝阳等婚姻登记处一直忙碌到深夜。截至1月6日晚9点,朝阳区第一婚姻登记处还有60余对新人在排队。1月6日晚11点多,海淀区婚姻登记处依然有新人等待登记。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中,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很多,贾探春是其中的一位。文中将贾探春与其他几位角色相比,探究《红楼梦》的讽刺意义,首先,通过把善长改革的探春与固守传统的王熙凤相对比,讽刺了封建社会内部存在的宿弊;其次,把恪守封建礼教的探春与叛逆的黛玉以及圆滑世故的宝钗相比,讽刺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影响;最后,通过颇有思想的探春与较为顺从的"二春"相比,讽刺了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以及女性婚姻观。  相似文献   
6.
通过简单介绍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丁自身的一些情况、写作手法及其在文坛上的地位,再加之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婚姻家事的描写,展现简·奥斯丁的婚姻观--爱情、伦理和道德兼顾;要明确婚姻的优劣标准;对待关系到终身幸福的婚姻,一定要严肃而谨慎,切不可当作儿戏,也不能为表面上的光鲜美丽所迷惑;恋爱、婚姻都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家庭问题,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奥斯丁的婚姻观与她所生活的社会不尽相同。她并不绝对地分离爱情和金钱,并且表明后者经常能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她笔下的女主人公都是非爱不嫁。她摒弃仅仅建立于感官或实际需求之上的婚姻,但她相信,理想的婚姻应该包容这些需求,并在合理的范围内努力使它们得到满足。她认为不能把深思熟虑的婚姻同唯利是图混为一谈,正如不能把建立在理性爱情上的婚姻同一时冲动混为一谈一样。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研分析,大多数未婚研究生婚姻观具有以下特征:择偶标准注重个性人品、年龄长相、背景和能力经历,对学历和经济基础关注较少;性开放程度明显增强,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和宽容的态度;对婚外恋的态度基本健康,总体上是抵制婚外恋的;注重婚姻中的情感因素和自我感受;婚姻出现矛盾时,更倾向于通过双方的理解、沟通和自我完善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婚姻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无论在哪种形态的社会,都显得尤其重要。农七师各个时期人们对择偶的标准、婚姻仪式和婚姻观念的不断变化,也正是兵团人婚姻及婚姻观发展变迁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平成夫妇茶碗》《媳妇的烦恼》《东京爱情故事》《不结婚》日剧中体现的日本女性婚姻观,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战后至今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探究其变化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文章指出,战后至今,日本传统的婚姻观逐渐瓦解,日本女性的婚姻观向自由恋爱、晚婚、不结婚方向发展。同时,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对日本经济、社会等也产生了很大影响。2011年"东日本大震灾"后,日本女性的婚姻观有所转变。文章对"东日本大震灾"之后日本女性的变化进行合理预测:日本女性"晚婚""不婚"的观念将有所动摇,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