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3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七嘴八舌     
《老年人》2003,(3):10-11
“爷娘在世不孝养,爷娘丧事讲排场”。这种情况眼下并不少见,在农村就更多一些。孝敬父母,生养与死葬都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两者比较,对父母理当尽孝生前,不待死后。父母健在不孝养,殁后祀厚已枉然。然而,有的人却偏偏前后倒置,父母健在时百般刻薄,父母去世后又舍得花钱操办丧事。这其中搞的什么名堂呢?一言以蔽之:沽名钓誉,赚一顶“孝子”的帽子,遮掩以往的龌龊。孝子要人做,但要做得真心实意,做得名副其实。只做给别人看,而自己的父母感受不了,享受不到,这充其量是个假“孝子”。世上的假东西多,真诚、真实就愈加难能…  相似文献   
2.
林颖 《老年世界》2008,(23):23-24
接受父母变老的现实 面对父母的衰老,我们通常不情愿接受这个现实,不希望那个曾经依靠的对象变成了需要依靠我们的人。但是,当父母的衰老来临时,我们和他们的角色正在不知不觉中转换。“老了就变得跟小孩一样了”。我们变成了爸妈的“爸妈”,他们变成了我们的“老小孩”。特别是当父母年老力衰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过度介入老人的生活,接管了老人的决定权。这时,尤其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  相似文献   
3.
陶冶 《老年人》2014,(3):25-26
正她,何许人也,为何使人感动?这得从头说起。那是2012年冬的一天,家里电话铃响了,我拿起话筒一听,说话的是个细声细气的女同志:"你是陶先生么?我叫欧阳慧龄,还记得我吗?"我一时想不起来。她见我半天没做声,说:"我是莫应丰的家属。""喔,嫂夫人。"我醒过神来了:"你好,20多年不见了,你还记得我?""怎不记得,那年老莫躲在你老家写《桃源梦》,就是我送他来的,还在你家吃了中饭哩……"说着她长叹一  相似文献   
4.
5.
周一海 《老人世界》2014,(10):51-51
编辑同志:老人一旦上了年纪,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比如说驼背。这次我回家,发现自己的父亲一年不见,背驼得特别厉害。很多人说,年纪大了都会这样的。但我很想知道,该如何去改善驼背?河南:京小敏 京小敏读者:“老态龙钟”,通常被大家用来形容年老的状态,其中最明显的迹象就是弯腰驼背。背一驼,精气神就少了一半。  相似文献   
6.
每每看到老年夫妇牵手散步或并肩闲坐时,我的心头总会一暖,觉得他们真是浪漫。于是,不由憧憬自己退休的时光,想着到时一定要和老伴好好享受年老,也把日子过得这么浪漫。母亲的老战友病重,我陪母亲去医院探望。病床上的老人瘦弱得不再是我记忆里健硕的样子,原来那极富磁性的声音也变得沙哑了,却还是习惯挥着手说话,哪怕动作已迟缓无力。老人对母亲说:“还记得你当年留着长辫子的模样,多漂亮啊,怎么这么快我们就老了呢?怕这次你来看我,就是我们的告别了。”一旁老人的老伴,抚着老人的手,早已老泪纵横。  相似文献   
7.
细心的子女会发现,父母年老后,做的菜越来越成,而这一切源于老人味觉的退化。  相似文献   
8.
年轻与年老     
年轻时,有着好极了的胃口,却没有机会机会经常吃美食。年老时,花费再多的钱,购得再可口的菜肴,却没有了好的胃口。年轻时,脚健眼明充满活力,可是没有时间没有钱去旅游,只能偏于一隅作着美好的憧憬。年老时,不再为时间、旅费操心,却再没有体力和游玩的兴致。年轻时,想衣被征尘杂酒痕,多交友多经事,期盼尝遍人间五味。年老时,想无所事事优哉游哉,向往面塘而居、对花品茶的闲暇韵味。年轻时,爱买素色的衣服,不  相似文献   
9.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5年下半年将在农村普遍开展。人们关心农村的老龄党员,他们的思想、工作、作风与生活状况怎么样呢?“七一”前夕,本刊记者到湘中、湘南调查采访,看到农村大部分老龄党员老当益壮,表现积极,在群众中口碑甚佳,但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忧虑:  相似文献   
10.
晓梅 《老年世界》2006,(16):43-43
一项新研究表明,对老龄持消极态度的老年人可能听力下降更快。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在70岁至96岁的老年人中,持有“年老体衰”和“年老糊涂”等成见的人在随后3年内听力下降更快。这种影响与年龄、健康和抑郁等因素无关。该研究的主要参与人员贝卡·利维说,即使在研究之初的听力测试中获得“极好成绩”的老人身上,也能看到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