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妇女》2008,(10):27-27
问:五个月前,我和房主张彦签订了《定金协议》,约定张彦将其名下110平方米的房屋.以64万元的价格卖给我。双方约定定金为5万元,预付房款45万元(含定金),余款待我取得房产证后5日内由贷款银行直接划入张彦账户。如我反悔则不返还定金,若张彦反悔则双倍返还定金。当天,张彦把房及有关资料给我,我也将45万元支付给张彦。  相似文献   
2.
正问:我丈夫在婚前买了一套房子,首付三分之一是他出的,后面的三分之二贷款是由我和他婚后一起还的,办证的一切手续用的都是他的名字。请问:不在房产证上加上我的名字,即便我们是共同还贷的,这套房产也不能算我们夫妻的共同财产吗?答:  相似文献   
3.
"怎么?你还没换呐?"钟民就会笑眯眯地说:大海航行靠舵手……《<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刚颁布,思蒙立即去给房产证加上了自己的名字。这房子是钟民在婚前买的,自然写的是钟民的名字,但房款的一多半却是婚后她和钟民一  相似文献   
4.
问:我的父母十多年前去世,我们5个兄弟姐妹为父母的房产打了一场官司。1997年,法院判决房产归5个子女继承,但是直到现在,房产证还是父母的名字。我想问,法院的判决书现在还有效吗?我该如何处理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答:法院的裁判文书存在两个效力,一个是法律效力,一个是执行效力。法院作出的裁判文书一经生效(一审判决在超过上诉期后没有上诉的判决以及二  相似文献   
5.
正问:2011年年底,我通过中介公司买了一套二手房,当时对方提供了户口本和房产证,上面只有对方一人的名字,而且对方的户口本上显示是未婚,双方便在交易大厅顺利办了过户手续。后来邻居告诉我,对方有妻子儿女在外地居住,夫妻两人虽然感情不好,但并未离婚,房子是他们的共同财产。最后我才知道,原来对方卖房时提供的户口本  相似文献   
6.
赌迷妻子幡然醒悟 2008年7月24日.35岁的侣国旗正在接待客户,邻居打来电话:“听说你媳妇赌红了眼,要押房子呢!”侣国旗一跺脚丢下客户赶回家,将揣着房产证出门的妻子程娟堵个正着。侣国旗“啪”一记耳光扇过去:“咱一家老小的脸都让你给丢尽了!”  相似文献   
7.
田晓剑 《社区》2014,(10):50-50
读者咨询:我们是一个小区的业主,分别于一年前从开发商处购买了这个小区的套房,各自的购房合同中均写明,开发商应当在交房后的三个月内,为我们办理产权登记并交付房产证。可开发商至今没有履行该义务,面对我们的质询,则表示我们早已入住,已经享有实际权利,延迟办证并未给我们遣成任何损失,强调迟早会给我们房产证。请问:我们能否追究其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8.
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核心.有法可依的问题可以通过完善立法来解决,而有法不依将严重破坏法律制度.笔者认为,当事人在房屋权属发生争议时,应通过民事诉讼而不是行政诉讼的方式处理.因为行政诉讼无法解决房屋权属争议.行政诉讼的审理对象是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即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程序和职权等方面,而不是审查抽象行政行为,更不是审查有关原告的事实,行政诉讼无权对原告与第三人之间的财产归属这一民事实体法律关系做出认定.  相似文献   
9.
弟弟获赠百万房产2009年3月12日,在建筑工地打工的张俊像往常一样上工,刚出门就被一个陌生男人拦住.那人郑重其事地对他说:"张先生,我受我的委托人委托,前来和你商谈一套价值120万元房子的转赠事宜."张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谁会把价值120万的房子无缘无故赠送给他?看到张俊充满疑惑的表情,对方掏出名片,说"我叫胡元军,是一名律师,你可以打电话到律师事务所询问."张俊拨通名片上的座机号码,确认了胡元军的身份.胡元军则看了张俊的身份证,确认他是受赠人.至于谁是捐赠人,为什么赠送给他,胡元军以替委托人保密为由拒绝透露.因担心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张俊称有事离开了.  相似文献   
10.
法律咨询     
《当代老年》2008,(2):11-11
这样的公证手续合法吗 问:我和老伴是1997年登记再婚的。去年我发现老伴竟背着我和他的二儿子办理了公证。大致内容是,他死后,我们现在的住房(公产房37平方米,户口上只有我和老伴两个人)由他二儿子承租。他们办理公证手续时,偷拿家里的房产证、户口及我的印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