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8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美国一家企业经理查尔斯有一天中午去他的钢铁厂,看到几个工人正在抽烟,而他们的头顶上就挂着一块醒目的招牌,上面写着“禁止吸烟”字样。可以想象,查尔斯有权怒气冲冲地指着牌子吼叫:“你们不认识字吗?那里写的是什么?”但他没有那样做。他朝那些人走去,递给每人一根雪茄,并说:“各位,如果你们能到外面抽这些雪茄。我真是感激不尽。”  相似文献   
2.
祖秀丽 《社区》2005,(12):38-39
位于北京东北部的望京地区,如今已经是韩国人的聚集地。无论什么时候,随便在哪里走走,楼盘、医院、学校、理发店的招牌、超市货上的价签、橱窗里的打折广告,还有餐馆里的菜单……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韩文,如果有人在街头拦着你问路,说的很可能也是韩语。十多年前,韩国人闲散在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的老宿舍区。1996年望京新城一期入住,第二年,它迎来了第一批入住的200多户韩国人。2000年以后,韩国人开始大规模进驻。当地的一位居民说,“80%房子都出租给韩国人了。”一个房屋中介的销售人员说,虽然官方公布的数字说北京的韩国人有6万人左右,但…  相似文献   
3.
海星 《女性天地》2006,(8):45-45
我在香港看到过一家这样起名的咖啡屋——“两个呆子开的店”,另有一间发廊,招牌叫“港大发律系”上海有一茶居叫“开会”,北京有家鲁味面馆叫“无饿不坐”……文字可以游戏,智慧化做字谜,幽默变身为脑筋急转弯。如果你不会说俏皮话,如果你不知“讨厌”是“讨人喜欢百看不厌”,你就会在社交中处于劣势,犹如穿西装去逛美国海滩一样傻。  相似文献   
4.
5.
旧城蒙药铺     
赵继性 《老年世界》2014,(13):34-35
从清朝到民国时期,归化城(呼和浩特旧城)有三家经营蒙药的中药铺,坐落在小召半道街(早年有火烧了半道街之说)靠北头路西的永和堂和旧城北门外的广源恒、春林中药铺。这几家中药铺,既经营中药也经营蒙药,蒙药占百分之二十左右。永和堂中药铺的门口,有石头座的通天招牌。上书“永和堂”,横匾的黑底金字是“永和药店”。相传,在清代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崇福寺(小召)建成不久,永和堂便在它的附近破土动工,地基的高度和小召相同,比后来的马路低了一米五,故有“圪洞子药铺”之称。距今已有310多个年头了,药铺是三间门脸儿,有暗楼,后面是里外三个院子,作药库、制药作坊、居住伙房等用。在药铺的南面儿是一条不长的死胡同,因有永和堂的后门,而取名永和堂巷。在小巷的路南有归化城八小召之一的广福寺(喇嘛庙)。  相似文献   
6.
银街,这是北京人对东四大街的形象称谓。和被誉为金街的王府井大街一样,这里是北京东城最为繁华的地段。而就在这寸土寸金的东四大街上,有一家不足10平米的小小修笔店却巍然屹立了整整50年。这就是广义修笔店。和朴实无华的店名不同,这家店的主人张广义却早已是享誉京城内外的名人了。他被媒体誉为北京最后一位修笔人,甚至因为修笔的缘故,他结交的朋友、顾客遍布海内外。50年的风雨无阻,50年的矢志不渝。张广义老人坚守了50年,也在这条繁华的大街上见证了50年。斗转星移几度秋,张广义老人的修笔店在50年里一共换了5块招牌。这5块招牌有的已经尘封难觅,有的依然完好如新,但唯一不变的是:招牌背后折射的整个北京城,尤其是东四大街的风雨变迁。  相似文献   
7.
狗不理     
在这个小镇上能吃到天津狗不理包子,也算是件幸运的事了。但当我第一次去这家包子铺买包子时,才知这只是种赝行。因为卖包子的是安徽人,而招牌却是天津正宗狗不理包子。  相似文献   
8.
高峰 《人才瞭望》2008,(8):89-89
勤俭就是企业招牌有一位企业家,在一次经济论坛会议上作了一个发言后,刚刚走下讲台,他身边的两个银行经理就问他:“你需要贷款吗?”企业家愣住了,说:“我不需要贷款。”银行经理说:“如果你需要贷款可以随时来找我。”说话间递给企业家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9.
播客、抱抱团、换客、偷听城市……仿佛一夜之间,这些奇奇怪怪的新名词便如雨后春笋般在我们身边冒头。它们的传播能力还格外强劲,打着“新奇”的招牌,往往一露面便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在全国都市遍地开花。但追根溯源,这些新鲜刺激的娱乐游戏无一不是“西风东渐”——在国外红了火了,便糊上层中文包装,“进口”到国内来。  相似文献   
10.
邓笛 《社区》2008,(14):26-26
驾车经过一条车辆稀少的乡间公路时,我看到路边有一块招牌,上面写着“新鲜的柠檬水”几个字。我停下车子,顺着招牌指示的方向走过去,以为会见到一个加油站或者饮料店,但是我看到的是一幢典型的乡村住宅。一位老人坐在门前,看到我走过来,便迎上前,给我搬了一把椅子,倒了一杯柠檬水。这里远离尘嚣,安逸宁静,视野开阔,除了玉米地、天空和夕阳,别的什么也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