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早期英国东方艺术研究者格雷从事敦煌艺术研究的背景、经历与成就,认为他对敦煌绢纸画的整理与宣传,对敦煌壁画的断代、风格等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屡屡发生问题的现状,以金寨县为试点建立了一套金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平台。结合视频监控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图像隐藏技术以及二维码技术,从投入品源头到产销全过程进行全程追溯监管,生成含有对应产品信息、企业信息以及地理信息的二维码,再利用图像隐藏技术将企业标识图像嵌入到二维码图像中。从而达到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产品缺陷召回、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升品牌形象、净化农产品市场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唯美主义与同性恋视野中的王尔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奥斯卡.王尔德的研究集中在他的唯美主义观和戏剧方面,而对其蕴涵的同性恋倾向和寓意往往是批评性地一笔带过。在王尔德的《W.H.先生的肖像》和《道连.格雷的画像》中,可以看出:前者是王尔德对同性恋历史的追溯和对莎翁十四行诗中隐含同性恋内涵的证实;后者表征了王尔德对同性恋的困惑和探索以及在同性恋视野中王尔德的人生底蕴和美学观。  相似文献   
5.
爱的诺言     
“亲爱的,我们不是说好了吗?当年我不是说过,当我们老了的时候,我还要带你重新走一趟我们当年的爱情之路,你难道忘了吗?”戈尔先生紧紧握着黛丝太太的手,兴奋地说. 黛丝太太听了,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她喃喃地说道:“哪儿能忘呢,大学毕业后,我们开始了浪漫的爱情之旅,我们从家乡奥克兰出发,途经米尔福德峡湾、皇后镇、尼尔森、哈密尔顿、格雷茅斯、布兰尼姆……你说,到我们退休的时候,你还要带着我再走一趟我们旅游结婚时的线路.我们终于退休了,我想,我们就要再一次开始我们的爱情之旅.可是没有想到,如今你身患重病,我们再也不能重走当年爱的线路了.”  相似文献   
6.
裴瑞成 《理论界》2005,(9):195-195
托马斯·格雷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只写过十余首诗,但都流传甚广。他的《墓园挽歌》以严谨的构思、精美的格式、老练且富于典故的风格、自选的措辞以及变形的词序成为广为传唱的佳作,堪称英国最著名的抒情诗。毫不夸张地说,格雷是18世纪中叶的主要诗人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  相似文献   
7.
墓园派诗人托马斯·格雷是 18世纪的英国诗歌大家 ,属于感伤主义 ,具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特点。其代表作《墓园挽歌》展现出无穷的诗美。  相似文献   
8.
乔国强  陈娴 《江汉论坛》2007,(2):107-110
王尔德通常被认为是一位在创作中宣扬"唯美主义"、在理论上反对现代主义的作家.事实并不尽然,王尔德在"理论"与"实践"中常常有不相一致的地方.他在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秉承了波德莱尔关于"审丑"等理念,实践了现代主义的一些创作精神.本文试从分析比较王尔德与波德莱尔之间的"师承"关系入手,阐述王尔德在<道连·格雷的画像>中是如何"玩弄"罪孽的并藉此指出<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9.
李克红 《职业》2014,(19):49-49
在美国洛杉矶市有一个名叫“buleswim”的游泳俱乐部,它的经营者名叫史密斯?格雷特。该俱乐部从2011年成立以来,生意一直冷冷清清的。为了改变现状,格雷特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给客人赠送啤酒、甜点、水果等,但生意一直没有好转的迹象。没想到,一瓶啤酒竟然改变了俱乐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对肖像画的艺术处理和情节设定更加复杂和成熟,他以肖像画为核心构建了一场人画换脸的悲剧,设定了三个与肖像画相关的三个谜题,这表明王尔德已认识到肖像画的独特意义,而肖像画也成为他表达唯美主义理念的常用媒介和解读作品的关键。《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以肖像画为核心串联起与身体、道德和自我相关的议题,肖像画对模特的相似性再现和肖像画具有的典范性和相对独立性使小说中人画换脸的情节设定成为可能,人画换脸的实质是主体脸的置换、感官的丧失和身体的缺席,以及由此造成的人的生命力和可能性的丧失。同时,道林对肖像画的刺杀从根本上源于本就不甚稳固的认知基础和价值建构的坍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