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4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67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07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684篇
社会学   80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罡 《华人时刊》2015,(4):72-73
赏析提要:上品力作,4次出版,十全品相,流传有序。作品现由林散之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艾中先生收藏。林散之草书《李贺诗南园一首》是立轴。高82公分,宽31公分,约2.5平方尺。落款散耳,钤印是"林散之印"(白文)和"大年"(朱文)。水墨纸本,生宣纸,长锋羊毫笔,宿墨。正文是: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相似文献   
2.
浙江湖州教案(1902-1908)是晚清少有的通过法律途径成功解决的教案之一。在此过程中,一批有留洋经历和熟悉洋务的新派士绅起了主要作用。他们通过与教会谈判、请求美国领事和公使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并两次将南监理会和传教士告上法庭,最终通过庭内和解的方式与教会达成协议。士绅们力主"文明抵制",约束民众,使得湖州教案的性质始终限定在租房买地领域,而未演变成杀教士、毁教堂的恶性外交事件。湖绅在本案中的作用,也凸显了晚清民教和解的"去官府化"特征。湖案两次详细的庭审过程,是晚清民教地产争讼类案件在近代西方法律语境中的真实演绎,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3.
湘西苗鼓作为珍贵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流传地地处偏远,逐步陷入无法广泛发展的困境。本文针对湘西苗鼓的发展现状,借鉴其他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式,提出这项民间艺术可以有多样传承发展方式的观点。笔者通过田野作业与资料搜集等方法,总结出湘西苗鼓有人体动态延续和升华为理论这两种传承方式。提出让湘西苗鼓效法学院派中国民族民间舞,从民间走向课堂的观点,并希望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得到更多人关注。  相似文献   
4.
<正>五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朵稍纵即逝的浪花,但对于一个曾经长期缺医少药的民族边远地区来说,湘西州人民医院五十年的发展史,既是“州医”人不断学习、不断改革、创业不止的奋斗史,又是“州医”人以良好的医德、精湛的医技为湘西州各族人民服务,帮助在这里的土家、苗、汉各族同胞与贫病作斗争、奔小康、患难与共的五十年。他们与湘西州各族人民一道,共同书写出了湘西州经济社会发展史中最绚丽夺目的一章。  相似文献   
5.
南杂剧是在以前的南北戏曲文化的土壤里孕育成长的,因此南杂剧在曲调体系、曲调运用、演出体制、剧本形式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以前南北戏曲文化的传统;但同时南杂剧在许多方面又有所发展与创新,这些发展与创新使南杂剧成为继南戏-传奇和元杂剧之后又一新的戏曲体制.  相似文献   
6.
人们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了解那一时代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钥匙。本文以江南市民生活为观照对象,从衣、食、住、游等方面,考察明清时期“僭礼逾制”的生活潜流及其透露出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当代印度社会正发生着极大的变动,社会各阶层都在极力维护固有地位和宗教传统的稳定,并极力在这种变动中争取着自身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其中,南印度婆罗门种姓在逐步丧失传统的各项特权和优势地位的同时,也在努力适应、应对当代社会的新变化和新挑战。英国作家V.S.奈保尔的《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一书提供了较为翔实、客观的口述史资料。以书中生活在孟买、班加罗尔、马德拉斯、加尔各达等南印度城市中的当代婆罗门阶层作为个案,可探究出其面对传统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发生变动时的态度与应对及个体内在的深层原因,并在一定程度上考察社会变动与文化传统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改造国民灵魂一直是二十世纪中国精英知识分子所面临的重大命题。相隔近半个世纪,沈从文与韩少功在同一面旗帜下聚合,以如椽之笔创作了各自独特的“湘西世界”。两人独立的人格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把握对当代文学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先生通过笔下的湘西世界勾勒了一个至真至善的理想社会,其中人性的优美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特征.通过对湘西人性美的具体挖掘,进一步对人性美内涵进行了归纳、总结,即从湘西百姓健康的身心,性的自然,刚强、坚韧的精神以及重情轻利的思想品德四个方面,对沈从文笔下的人性美作了进一步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0.
明代 ,湖南戏剧创作尚处于兴起阶段 ,出现了一位重要的南杂剧作家———许潮。他的杂剧合集《泰和记》大都取材于历史文人典故 ,借以抒情 ,寄托理想。其戏曲艺术的主要成就在于对元杂剧体制进行的全面革新 ,促成了明代杂剧创作的再度繁荣。他与另两位戏剧作家龙膺、李九标的创作共同促成了明代湖南戏剧创作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