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55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廷奎 《决策导刊》2006,(10):39-39
近年来,黔江区国税人团结拼搏、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用敬业和奉献谱写着国税事业发展的美丽篇章,用智慧和力量托起了黔江经济腾飞的坚实脊梁。  相似文献   
2.
32岁就有着超群业绩的理财师陈铜生长于北京,他的才智和风度符合一般人对金融精英最高标准的想象.他是高级客户眼中的宝贝,无所不能的人生参谋.早晨,他会准时出现在公司的早会上发言和讲评,他有带团队的责任,同时给他的三位助理下指令布置任务.  相似文献   
3.
"自强不息"作为儒家文化的一个经典理念,它具有独特的时代内涵和伦理精神品格。自强不息的时代内涵是:古代自强不息,侧重于个体的自强修养;近现代自强不息,侧重于民族自强和国家自强;当代自强不息,即是全体国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儒家自强不息的伦理精神品格体现为刚健品德、仁爱美德、独立人格意志、宽容和谐精神及积极进取精神。弘扬儒家自强不息精神,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引导人们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德性主体基础;要不断增强德性主体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老友》2013,(11):6-8
五十六岁越重洋,也有潇洒也彷徨。 人生应似舟行水.搏击勇进靠自强。 这是1993年12月10日.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送给夫人刘缙赴英国杜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时的诗。不久前,笔者到北京万寿路的柳斌夫妇家里,拜访了赴英前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主任的刘缙,了解到她在教育事业和家庭生活。特别是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中。自强不息,勇搏激流。为国家.为人民,为培育孩子们成人做出的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5.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向所有平凡的英雄致敬!我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自豪!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敬佩的人.她可能是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外语的妈妈,也可能是苦练书法的小伙伴;可能是不畏寒暑、默默工作的清洁工人,也可能是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叔叔、阿姨;可能是呕心沥血的老师,也可能是舍己为人的警察叔叔;可能是勤奋好学的同桌,也可能是尽职尽责的看门老人;可能是……让我们赶快拿起笔,选择其中一个写下来吧!  相似文献   
7.
儒家有重视教育、尊重知识的优良传统,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积累知识的必要的文化土壤.儒家"自强不息"、"变化日新"的精神与当代科技创新不矛盾,并且将在科技创新中表现得更加充分.科技创新将推动儒家文化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8.
论点提要:徽商精神首先是一种对财富的深切渴望和对幸福生活的热切追求:其次是一种开放型思维方式和开拓型行为模式:第三是一种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和誓不言败的行动勇气。在全市范围内重塑徽商精神,营造一种全民创业的文化氛围,让经商雹l工业、追求财富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理念、价值取向和生存方式,在继续做好对外招商的同时,全面唤醒本市居民的创业意识,最大程度调动全体市民的创业激情,大力开创人人谋发展,上下齐创业的可喜局面,推动黄山实现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9.
《办公室业务》2009,(5):1-1
2008年5月12日,相信我们永远都无法忘记这个日子,那些消逝在无边黑暗中的生命,那些瞬间破损的家庭,那些不堪触摸的沉痛记忆。现在距离汶川地震已经一年了,悲痛、坚强、感动、震撼,这些字眼依然清晰地跳动在我们心间。历经这场巨大的灾难后,沉淀在我们心底的除了伤痛,还有爱和温暖,还有鼓舞我们前进的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使党和政府经受了巨大的考验。在这场考验面前,我们看到了心系民众、果敢负责的党和政府,看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诚的抗震大军,看到了和衷共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特殊时期表现尤为强烈,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作风大为减少。这些变化引发了笔者对“抗震”与“防腐”的诸多联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