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4月22日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围绕"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的"十二五"地球日总主题,确定今年地球日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并决定从4月20日到4月26日开展为期一周的地球日宣传活动。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繁衍生息的共同家园。通过不断开发地球上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从远古的蛮荒时代走到了现在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改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资源需求旺盛与供给有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加快建设美丽四川列为建设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2.
过去10年中,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之下,中国经济走过了一条从资源拉动迈向创新驱动,从一味拼资源消耗到依托创新引领的逐渐明晰的道路,力求又好又快地发展,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少吃草:既要高速增长,又要节约资源;既为今人谋取幸福,也为后代留下发展空间。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10年之后,成功地实现"软着陆",为世界经济提供了一个样板。  相似文献   
3.
焦焕成 《决策探索》2014,(14):27-28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习近平同志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在我国,公共机构体量大、节能潜力大、示范性强,是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我们要不断提高公共机构节能水平,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1,(6):13-13
六西格玛管理是摩托罗拉公司于1986年创造的一种管理方法,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对生产流程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最大限度地消除误差、节约资源、降本增效,达到在一百万次操作中不多于3.4次失误的最低要求,即99.99966%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6.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广大人民的心愿,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强调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和建设部联合发布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  相似文献   
8.
文永 《老友》2008,(3):32-32
"坐地就损草",是我家乡人们常说的一句俗话。不管这句话有诸多别的含义,但从字面上就道出了一条真理:在草地上活动,必然给草带来损害。现在,我们十几亿人在国土上生活和繁衍发展,一天要消耗多少资源,稍不注意会给自然环境带来多大的破  相似文献   
9.
绿色包装实施中的三个主体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包装的设计与制造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企业形象、企业利润、社会环保、节约资源等一系列庞大循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包装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拥有高质量生存环境、享受健康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包装技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实现绿色包装,人的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政府、商家、大众消费三者之间采取一些合理、有效的办法,共同努力,推动绿色包装的健康进程。  相似文献   
10.
李娟 《决策探索》2007,(8):44-45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是资源的浪费 21世纪的社会是节约型的社会,党中央反复强调保护资源,节约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党的十六大将保护资源列为"三个基本国策"之一,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同时,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可见,党中央对保护资源、节约资源极为重视.而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女大学生作为社会知识分子的一部分,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能够从事知识含量高的工作,是国家的人才资源.本应得到很好的珍惜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