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概述 近几年来,笔者在设计中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片区设计,所谓片区即具有一定建设规模和使用功能的园区的总称,包括工业产业园区、旅游休闲区、生活居住区等.笔者仅就片区设计中的桥梁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喜欢上网逛论坛、爱好QQ聊天的人一定不会对这只熊猫陌生:它有点可爱也有点搞怪,时常一副无厘头的表情,它就是"nonopanda"。它的创作者林宁是个普通的大男孩,自称"林无知"。"因为刚接触互联网的时候,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应该谦逊些,所以就有了‘无知'这个网名。在设计‘nonopanda'时,因为‘no'有‘不知道'的含义,‘nono'读起来挺顺口,又和我的网名同义,就选择了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3.
《金色年华》2008,(1):56-56
鱼尾狮是新加坡的标志性建筑,新加坡的象征,新加坡的图腾。鱼尾狮对于新加坡就像龙对于中国一样重要。在见证日本投降和新加坡独立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市政广场附近,我惊叹鱼尾狮的独特造型和设计者的丰富想象。  相似文献   
4.
“舞台真实”下乡村旅游产品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乡村旅游中,游客以追求原生文化和淳朴的民风为目标,而旅游的产业化使得产品的商业化日益凸显,这样就产生了产品真实与游客需求之间的矛盾。运用人类学的观点,从“舞台真实”视角出发,对乡村旅游中游客、产品设计者进行分析,可以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愤青与愤老     
频闻 《领导文萃》2010,(13):1-1
<正>丘吉尔说:"20岁不激进没良心,30岁不保守没脑子。"被社会磨砺十年,由激进而趋于保守,这或许符合西方政治制度设计者的初衷。在那里,似乎只有政治态度的激进与保守之分,真与假从来不是问题。在我们这里,倘若借用一位耄耋智者"两头真"的自勉语来解析时下频现的愤青与愤老现象,恐怕再恰当不过了。  相似文献   
6.
《金色年华》2005,(9):57-58
1.索尼DSC—P100——深邃纯净的深海蓝外衣 自问世以来,P系这似乎就是一台为实现普罗大众这一目标而存在和发展的机器,几代前作曾为索尼数码领域“盆满钵满”的销售战绩立下了汗马功勋,此次依旧以圆头圆脑的老模样见人,不同的只是披上了一件深邃纯净的深海蓝外衣,再加以轻描淡写却魅力不小的卡尔蔡司镜头,令人在“新瓶装旧酒”的不悦后仍会对设计者的巧妙心智报以由衷的佩服。  相似文献   
7.
大学校长是决定大学发展成败的核心与关键,必然也在高校公共关系管理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是高校公共关系发展方向的引领者,其办学理念决定着高校公共关系的走向,其公共关系意识决定着高校的全员公关意识;他又是高校公共关系美好蓝图的设计者,他领导制定高校公共关系的战略目标,确定开展高校公共关系的资源投入,并协调高校公共关系相关部门的关系;他还是高校公共关系实践活动的践行者——塑造高校形象、协调公众关系、筹措高校办学资源。  相似文献   
8.
谢斌  刘建平 《城市》2010,(8):73-74
人行地道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交通需求和人流使用的要求,如何设计出人性化的人行地道是城市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石渝 《东西南北》2011,(20):21-21
在“9·11”恐怖袭击后,纽约市约定在原世界贸易中心旧址处重建新世贸大楼,主楼名为“自由塔”,正式名称为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楼高1776英尺(541.3米)。寓意着美国《独立宣言》的签署年份,并将于2013年竣工。自由塔将是一个融纪念、商务、观光功能于一体的新建筑。设计者们希望通过重建,恢复周边近3万平方米地区的人气。包括华尔街金融区和中国城等。  相似文献   
10.
张前 《老人世界》2013,(11):35-35
不久前,我所在的这个小城的一片空地上同时起了两个楼群,形成了两个新的居民小区。楼建好了,为了便于两个小区的居民交通方便,市里决定在两个小区之间修一条路。居民们对这个规划非常赞同。可是,接下来,建设部门接连拿出了几个设计方案却一直得不到居民的认同。设计者明白,小区里的每一个居民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都想让这条即将出现的路带给自己的方便更多一些。可是,到底应该怎样设计才能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呢?这个问题竟然让设计者们一时没了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