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印边界问题是英帝国主义及其殖民后的印度侵略中国的产物。在处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其中所体现出来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我国在当今复杂国际环境下妥善处理并最终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第一,要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中印友好关系的大局出发处理中印边界问题;第二,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守国家领土、主权、安全不容侵犯的底线;第三,中印边界问题只能通过谈判协商求得公平合理的解决;第四,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处理中印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2.
印度对中印边界问题的态度包括两层含义,即对地理上的习惯线和实际控制线的立场,以及对解决中印在地理边界问题上的分歧的态度。70年来印度在地理边界上的立场没有明显变化,但其政府、议会、军方、媒体和公众,特别是学术界,对边界问题的认知以及解决问题的态度,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对于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有关方面档案文献的解读分析,既可对中印边界问题的极端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长期性有充分的认识,也会对解决问题的前景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的中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和印度都被国际社会认为具有在新世纪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巨大潜力。在亚洲地区 ,中印两国都是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心 ,且互为重要邻国。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地区大国的重要性日趋突出。它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 ,可以形成战略力量的不同组合 ,从而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因此 ,今后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不仅关系到两国边界局势的稳定和各自经济建设的进程 ,还影响着 2 1世纪整个亚太地区的战略态势以及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一自 1988年 12月印度总理拉·甘地应邀正式访问中国以来…  相似文献   
4.
近段时间里,中印边界问题被两国媒体不断热炒,"中国威胁论"在印度时有抬头。与此同时,印军在边境地区动作频频,以应对所谓的"中国军队的越境骚扰"。两国的空气中似乎飘浮着一种隐约的火药味。  相似文献   
5.
耿飚 《中外书摘》2009,(11):44-46
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有长有短。虽然我国对所有邻国一视同仁地实行睦邻政策,都主张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它们通过谈判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边界问题;但是与邻国印度之间的边界问题,却并未像中缅、中尼、中阿(富汗)、中巴(基斯坦)边界问题那样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6.
南亚核试验之后中印关系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第一,印度的核试验主要是对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反应,它对中印关系的消极影响是短暂的;第二,印度核试验为中印边界问题和西藏问题的解决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三,南亚核试验为中印关系中巴基斯坦因素的化解创造了条件;第四,与冷战时代相比,后冷战时代的中国基本地缘安全形势没有大的改变,中国政府必须首先安定其西南边疆.  相似文献   
7.
玄烨(1654—1722),清朝皇帝。1661—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满族。爱新觉罗氏。清世祖第三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嗣位。时年八岁,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共辅政。康熙六年(1667年)亲政。八年,暗结内大臣索额图等人智捕鳌拜,夺回大权。亲政后,宣布永停圈地,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叉奖励垦荒,蠲免钱粮,任用靳辅,陈潢治理黄河,规定“额外添丁,永不加赋”;设立南书房掌票拟谕旨,加强皇权;又平定三藩叛乱,派兵攻入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又巡行东北,两次发起雅克萨反击战,沉重打击沙俄侵略势力,派索额图、佟国纲赴尼布楚与沙俄谈判边界问题,行前确定黑龙江流域的广大领土“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之于俄罗斯”的原则,签定《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使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巩固发展。  相似文献   
8.
齐鹏飞 《中华魂》2012,(10):30-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当代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陆地邻国最多、陆地边界问题最复杂的民族国家之一。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基本依据新中国陆地边界谈判的历史时序,逐个介绍新中国与14个周边陆地邻国之间进行外交谈判以划定、勘定双边陆地边界线的基本情况,以及其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  相似文献   
9.
齐鹏飞 《中华魂》2012,(24):33-35
92.45公里长的中阿边界,是新中国成立时与12个陆地邻国之间长达约22000公里的陆地边界线中最短的一段,而且由于中阿边界谈判以前两国关系友好,边界问题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简单,两国边界“沿穆斯塔格分水岭而行,地形明显,边沿地区几无人烟,平均海拔5500米左右。近数十年内,中阿边界一直平静无事,不存在争议。”所以,中阿边界谈判也就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分阶段进行的中外边界谈判中用时最短的一次。按照当年中国外交部上呈报告之总结的话就是——“中阿边界谈判从今年(1963年)6月17日起在喀布尔举行,至8月1日历时一个半月,双方已就边界条约草案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10.
韩国统一方案历经多次变化,最终确定为"民族共同体统一方案".根据韩国相关法律规定,从国家三要素、和平统一、统一主体、南北评议会组成以及民主选举等方面对该统一方案进行分析,其结果就是韩国对朝鲜进行吸收统一,朝鲜国家消失,中朝边界问题将会成为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