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7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26篇
人口学   40篇
丛书文集   205篇
理论方法论   186篇
综合类   920篇
社会学   413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Social Development》2018,27(3):495-509
Parents' reactions to children's emotions shape their psychosocial outcomes. Extant research on emotion socialization primarily uses variable‐centered approaches. This study explores family patterns of maternal and paternal responses to children's sadness in relation to psychosocial outcomes in middle childhood. Fifty‐one families with 8‐ to 12‐year‐old children participated. Mothers and fathers reported their reactions to children's sadness and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Cluster analyses revealed three family patterns: Supportive (high supportive and low non‐supportive reactions from both parents), Not Supportive (low supportive reactions from both parents), and Father Dominant (high paternal supportive and non‐supportive reactions, low maternal supportive and non‐supportive reactions). Supportive families had children with higher social competence and more internalizing symptoms whereas Father Dominant families had children with lower social competence and fewer internalizing symptoms. Not Supportive families had children with average social competence and fewer internalizing symptoms.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divergence model” which proposes that a diverse range of parental responses to children's sadness, rather than a uniformly supportive approach, may facilitate children's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是自汉、唐以来人地关系日益尖锐的结果。文章在分析了当时土地利用方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形成土地集约化经营趋势日趋明显的原因进行了论述 ,并从明清时期的土地利用得出启示 :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我概念是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具有浓厚的民族化和本土化色彩。而学业自我概念是青少年自我概念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其学习、生活等有很大影响。本研究采用自编学业自我概念调查问卷对初中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进行相关分析 ,考查学业自我概念的性别、年级特点以及不同学业成就组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结果表明 :初中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相关显著 ,不同学业成就组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差异显著 ;学业自我概念中的言语自我、一般自我性别差异显著 ;学业自我概念各方面年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是目前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尤其是与互联网技术整合的崭新课题 ,是当今国际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 ,探讨网络环境下中学政治课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童年意象的运用是王安忆小说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成长中的儿童"是王安忆小说中特有的形象.以儿童形象为象征载体进行文化批判是对童年意象的出色运用.儿童视角的发掘使王安忆的小说取得了"陌生化"的审美效果,也使细节化呈现文本的艺术表达方式与文本的精神内涵完美地结合起来.儿童视角的运用还让作家能以旁观者的眼光看世界,保持了独立、警醒的创作立场.  相似文献   
6.
此文以绍兴县西蜀阜村为例,基于对大量翔实资料的实证分析,阐述和探讨了经济发达的农村社区在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村落社会结构分化的历史进程、决定因素和现实状况,探讨了阶层分化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的关系,对深化沿海发达地区中心镇村现代化进程的认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学美术教学改革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中隐"是以庄子的逍遥人生为理念,远离政治斗争的遂性自由的生存哲学和方式,其核心是"适",在适性逍遥的前提下,再安排对社会、家庭、国家、民族的责任.这是一种强调个体生命高于一切的现代人本主义精神,在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专制集权社会,这一思想是超前的.而且,其适性逍遥并不是其最终的目标,其最终的目标是以适性逍遥为保证,实现自己的自由自在的艺术创造.故白居易"中隐"对后世苏轼、明代三袁均有很大影响,但毕竟时代不同了,这种影响终于以浪漫精神衰退为特点走向另一种形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中学生物学教学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中间党派在1945年10月民盟"一大"纲领中设计出一套"中国型"的宪政模式。所谓"中国型"的宪政模式,就是中间党派吸收了西方宪政中政治民主的内容后,又注入了经济民主的内容。这是中间党派在中国宪政史上为中国设计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宪政模式,但有关这一宪政模式的研究,目前史学界几乎无人涉足。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中间党派设计的这套"中国型"的宪政模式与西方代议制政体模式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进行系统比较,旨在说明中间党派所设计的这套"中国型"的宪政模式的特质是:英美的政治民主加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