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34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136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96篇
社会学   56篇
统计学   3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统计》2021,(3):36-37
李胜欢昆明呈贡斗南鲜花经营者云南省昆明斗南花卉市场是全国鲜花市场的心脏,也是亚洲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之一。据称,在全国每10枝鲜花中,就有3枝出自斗南。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每次销售鲜花,李胜欢都会以花为媒,将“七人普”宣传折页插在花束中,将这些多彩的花束交到顾客手里。她说:“将人普宣传折页插进每一束鲜花,顾客的微笑让我心花怒放。”  相似文献   
2.
十年之约,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如期而至。它带着崭新的使命,细数着时代更迭的花名册,述说着不断革新变迁的数据史,并将这些和“人口”有关的故事镌刻在时间的丰碑上,印刻在时代的光碟中。十年之约,他们目光坚定,整好衣装,带上证件,手持电子产品,行走在在街头小巷、山间小路中,用责任担起人口普查的重任,践行时代之使命。  相似文献   
3.
《中国统计》2021,(1):22-22
2020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为更好地配合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国统计》从2020年第1期开始,开设“大国点名”栏目,特向全国广大作者、读者征集稿件,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口普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普查涉及范围广,数量大,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和支持。在这项工作中,注重发挥新媒体的联动作用,把宣传工作落实到人口普查的各个阶段,能够很好地促进这项工作全过程、全时段的顺利开展。笔者结合以往普查宣传工作的实践,谈谈如何在人口普查工作中利用和发挥新媒体联动宣传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民族论坛》2007,(7):I0007-I0007
<正>藏族,约有人口5416021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  相似文献   
6.
白族散杂居地区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植白族的源流 白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是人口上百万的一个大民族。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白族总人口为1858063人。其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此外,白族在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属白族散杂居地区。  相似文献   
7.
8.
当前,针对中国未来人口的预测模型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历史事件对人口规模的影响,没有考虑到中国人口结构的特殊性。中国人口结构的特殊性源于多重历史事件的影响——新中国建立前的众多战争、建国后的饥荒、70年代生育高峰等历史事件对当代人口结构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使得总和生育率、男女性别比、预期寿命等重要人口学指标无法转化为"规则"的函数表达式,因而无法使用纵贯数据或已有数理模型来预测中国未来人口规模。所幸,当代中国的人口变化已经趋于平缓,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度已经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方法预测中国未来人口变化趋势——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构建出虚拟的中国历史人口数据,并基于此对中国未来人口规模进行预测。预测发现,2020年以后,在不同总和生育率水平之下,中国人口规模均呈快速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9.
王跃生 《人口研究》2017,(4):97-112
1982年以来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城乡已婚者在主要生命阶段的居住方式既有相同或相似表现,也有差异.2000年和2010年城市新婚者多组成独立生活单位,农村则为与父母同住比例最大.1982年和1990年,城乡初育妇女均以在核心家户生活为主导,至2000年城市20岁组初育妇女中的核心家户比例下降,25岁组依然以核心家户为主;2000年农村这两个年龄组初育妇女中的核心家户比例均较之前明显下降.在养育子女阶段,1982年和1990年不同年龄组多子女妇女中有较高比例的标准核心家户.城乡4个时期夫妇“空巢”峰值均在65岁组,有配偶老年夫妇独住峰值在75岁组及上下,老年夫妇健在时独住逐渐成为主要居住方式.城乡丧偶老年人的家户并未出现普遍“解体”,与已婚子女同住仍是主要做法,但“解体”趋向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0.
1982年以来北京人口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北京1982~2010年间的人口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外来常住人口的增加是城市人口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北京人口呈火山口型的分布格局虽然没有改变,但已由尖锐单峰式火山口型向较低缓多峰式火山口型分布格局转变,人口呈圈层梯度推移式辐射扩张和沿放射状干道外向发展;核心区人口逐步向外疏散,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人口不断集中;外来常住人口居住地空间分布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主要分布在近郊区的乡镇街道,形成围绕核心区的反“C”字形的环状分布带。城市化快速发展、多元化城市定位、产业结构调整、低层次产业吸引、城市规划引导是北京人口时空演变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