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4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5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17篇
理论方法论   208篇
综合类   1382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研究范式、研究特点、历史开端等方面,尚待深入讨论的问题仍然不少。就研究范式而言,以费正清、柯文为代表的美国汉学界和以侯外庐、李泽厚等为代表大陆学术界,理路差异比较明显。就研究特点而论,注重察析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经济思想的承变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型,大体可视为已有成果的共性。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开端,诸家亦多异见,其中"洋务运动说"更接近实际情形。唯有坚持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从纷杂的史料中归纳概括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基本样貌。  相似文献   
3.
4.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12):117-124
以量化史学为指导思想,以结构熵为具体方法,对中国统计组织史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梳理从夏朝到新中国统计组织变迁的史料,发现有三个特征:从分散到独立,清末以后开始设立全国性最高统计机构;综合统计与业务统计并存;最高统计机构职权不断拓宽。之后,利用系统结构熵模型测算了各个时期统计组织信息流的有序度,结果表明:中国统计组织信息流有序度随朝代变迁逐步提高;新中国国家统计局下设机构大量增多,却能保持较高的信息流有序度。与国外统计组织对比,指出目前中国统计组织存在的问题及优势,建议建立全国统计协调委员会及在保持扁平化优势的前提下按照统计工作流程优化统计局内部机构设置。  相似文献   
5.
高等院校中的历史学专业受到学科性质和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影响,毕业生就业的路径相对偏窄,而属于基础教育类别的历史教师逐渐成为"师范类"历史系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进而对广大"非师范类"院校历史专业的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公共史学课程的设置成为突破高等院校历史学科建设瓶颈的有效路径,不仅有助于提升历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协调理论教育与实践培养的逻辑关系,而且有利于拓宽历史系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促进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的良性循环.公共史学课程的建设要求高等院校重塑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以市场和公众需求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结合国家教育部关于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和实践课程发展的政策要求,利用综合性院校的学科多样化优势,注重历史学与经济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内在联系,加强以服务公众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7.
“原道”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既定事实。以《淮南子·原道训》、刘勰《文心雕龙·原道》、韩愈《原道》、章学诚《文史通义·原道》四篇为主而联系思想史探讨古人的原道观,考察这种体用思辨影响中国文论的生成,在系统建构上存在着体用本末的思辨执着,在具体的言说方式上体现为以言求意的本体论旨归、以物证道的体悟式批评、始琢终朴的相悖性达成三方面的特征。结合《原道》作品的存在形态可以观察到中国文论的“潜体系”特征:在理论上体用兼顾保证上下圆融无滞,在操作层面上则警戒于坐论玄虚遂使以用为主,这联系于文论在理论和实践上不可分离;在本体论范畴、体用性范畴、功用性范畴三者间总呈现出以用为主、以体统用的表达特征;在具体的论述方式上则呈现为用归于体、预期于与智者对话而求得“秘响旁通”的言说机制。  相似文献   
8.
9.
10.
近代中国"新史学"是一种相对于传统史学有显著不同的史学形态。自1902年梁启超先生开创"新史学"来,中国近代史学在"科学化"的风气下对传统史学进行全面的批判与继承,在包括对历史的观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态度等方面均发生重大变化,直接催生了我国史学的蜕变,也取得非常瞩目的成绩,对中国当代唯物主义史学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探讨近代中国新史学与传统史学差异性研究,考察史学科学化,对于研究中国当代史观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史学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