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359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134篇
人才学   69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791篇
理论方法论   127篇
综合类   1827篇
社会学   222篇
统计学   10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识形态建设是政治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成效关系到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现代社会的和谐稳定、执政党的合法性地位和持续执政。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既建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思想,又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相关论述,同时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地位论、目标论、核心论、机制论、举措论,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提供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顶层设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科学认识,把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新水平、新境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思想基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2.
词内对立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广泛存在于各语言中,如汉语、俄语、英语、法语等。同时,该语言现象也体现出语言符号非对称二元性的一个方面,即一个能指对应两个相对的所指。鉴于此,结合语言符号的不对称性理论,运用对比分析法,从语言内部因素和语言外部因素分析俄汉语中词内对立现象的成因,最终得出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艺术设计学科的学习涉及到很多领域,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特征,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结合学生学习情况,针对性的建立起形成性评价体系,促进我国独立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5.
新疆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作为流动人口中的一个群体,从流动过程到聚居区形成都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流动人口的特点,总体来说,是一种非融入式的社区生活。笔者以北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为目标人群,以其聚居区为研究对象,探讨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形成机制和特点,并就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灾害遍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损失大,且近一二十年呈逐渐加剧趋势。干旱也是湖南省最主要的自然灾害,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农业干旱更是频繁发生。在对灾害研究领域中容易混淆的农业干旱与农业干旱灾害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辨析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分析了湖南农业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阐释了农业干旱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探寻了其内在的和外在的形成机制,旨在从自然和人类自身两方面较为全面地探究干旱灾害根源,以期能为灾害预防和政府决策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对天台宗形成的历史原因进行论析能更深入地解读天台宗,更好地传承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中国"一词具有地理的、民族的、文化的、政治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认同亦指向这几个维度,它们常常交织混杂在一起,互为因果、密切关联,在历史上因时因地因族而异,在不同情势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交叠性"。清前期从努尔哈赤到乾隆时期的"中国"意识和"中国"认同在统治者深入思考夷夏问题和正统问题中不断强化,"中国"一词的"国家"内涵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清人国家认同的自然符号。清前期的"中国"意识和"中国"认同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认同形成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为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做好了历史准备,为中华民族在近代实现整体认同提供了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8,(2):111-114
中国封建时期由于民众轻视、厌恶法律,加之一些重要思想和言论的消极影响,特别是不合理的司法实践的直接作用,最终促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贱、厌、耻诉讼"心理。这种民众法律心理客观上十分不利于我国法律的适用及国民法律信仰的形成、法治中国的建设。解铃还须系铃人。为消解这种心理,我们务必对促成这种心理形成的三方面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法治教育中,大力宣传"重视、喜欢现行法律本身",辩证分析曾对这种心理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一些思想和言论,特别是通过古今司法实践情况的比较,彻底纠正"贱、厌、耻诉讼"心理。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古炉》是继《废都》《秦腔》之后的又一力作,本文从词语运用和修辞格运用两方面对小说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