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95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303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9,(10):34-37
在当代全球性生态难题凸显的大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涉及国家命运、社会发展、人类未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危机的思考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重新审思,这在新时代语境下启示中国要坚定"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走出人是自然"霸主"的误区;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思想,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人们开辟了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然而,由于人们对网络的使用不当,出现了网络生态危机,破坏了网络生态系统的平衡。这对于与网络息息相关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了强大冲击,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之一。通过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等方法和途径,来应对信息时代网络生态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既是时代趋势,也是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3.
绿色经济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向和新动力。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现代消费(物质和文化)成为社会的统领者角色,导致一系列现代病的产生,诸如生态危机、文化冲突乃至社会制度危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转型,事实上也是消费方式、社会存在、文化形态以及生产产品的转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以及构建低碳社会等宏观指导方针,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以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的推进程度。绿色既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有鉴于此,我刊特组织本期《绿色:消费、社会与文化的新形态专题研究》。本组专题分别从绿色消费的目的与生态价值、绿色消费的社会转变语境、绿色文化的构建与繁荣以及绿色产品的生产与治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认为,绿色既是未来消费的目的,也符合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的要求;绿色既要求社会消费行为的转变,也要求社会文化氛围的转型;绿色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对构建未来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益补充;绿色既要求生产方式的转型,也要求国家对绿色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总之,绿色经济、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等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本组专题,对绿色概念涵盖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梳理,也期望广大社科工作者参与我们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生态危机在全球化进程中日益凸显。生态社会主义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它以独立的理论流派出现。而戴维·佩珀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集中体现的一本书——《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它为我们提供了以体现正义的社会主义解决生态危机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资本逻辑主导的发展方式造成了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但由于资本的出场、在场和退场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因此当前还无法和资本逻辑实行彻底的决裂,而只能在利用与限制资本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以减少资本对自然的伤害。要从根本上化解生态危机,就必须逐步促进资本退场,超越资本逻辑,实现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6.
探究生态危机的根源,对于正确制定应对生态危机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当今学术界一般认为,生态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但是中国的生态危机却不能归咎于资本主义制度。通过对生态危机原因的分析可以明白,西方的生态危机根源于人与自然对立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只要这种思维模式存在,生态危机必然会发生。而中国的生态危机,则根源于采用了西方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应对生态危机的挑战,必须抛弃西方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必须抛弃西方人与自然对立的思维模式。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于应对生态危机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对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18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越聚越多,可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各种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不断发生。通过佛教中的生态思想分析,说明佛教中的思想文化资源对于解决生态危机有着积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目前生态伦理学的研究缺乏宗教学深度,要解决生态危机,需要从宗教伦理学中汲取有益的生态思想,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基础,对此佛教的生态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的十几年,人类明显感觉到科学技术颠覆了以往的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统治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业文明带给人类财富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由此引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受到哲学界的热捧,詹姆斯·奥康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研究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构建美好生态社会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生态伦理体系的原则:必须吸收借鉴已有的生态伦理思想成果,尤其是中国传统自然观的精华;必须紧紧围绕中国亟须改善生态状况的严峻形势以及存在的突出价值矛盾,摒弃错误观念,确立正确理念;必须以实现民族、人民的长远利益为旨归,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和价值,形成相应的伦理理念和规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伦理体系,有助于从深层价值层面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6,(10):30-32
现代生态危机不仅是企业转型发展问题,也是科技创新和社会治理问题。虽然地方政府越来越倾向政治绩效最优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但在尚未形成比较完善而成熟的绩效考核体系之前,党政部门仍会以地方政绩和部门利益为中心,还缺乏公共服务均衡化保护。在出现生态危机过程中,利益的纠葛与碰撞很可能触发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此时党政治理模式的纯熟与否将直接影响社会矛盾与冲突能否得到及时有效地缓和与化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