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公正:以德治国的最重要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海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5):45-51
以德治国的最重要原则是公正:一方面,每个人因其最基本的贡献完全平等-每个人一生下来便都同样是缔结、创建社会的一个股东-而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这是“完全平等”的公正原则;另一方面,每个人因其具体贡献的不平等而应享有相应不平等的非基本权利,也就是说,人们所享有的非基本权利的不平等与自己所做出的具体贡献的不平等之比例应该完全平等,这是“比例平等”的公正原则。 相似文献
2.
韦文联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0(3):56-58
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而师德建设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占据着特殊重要的地位。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师德建设,这是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军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3):177-178,200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治国思想是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对于进一步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以德治国与大学德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映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24(1):11-14
以德治国的当代涵义应是与现代法治社会相结合的德治 ,是对中国传统德治的批判继承 ,是德治与法制的统一整合。大学德育具有的目标规格较高 ,内容层次较高等特点决定了大学德育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素珍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3):46-48
法律和道德在调节社会关系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备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法治需要德治的支持、配合,德治需要法治的保障、辅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及现实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英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19(3):59-62
法治与德治是治国的重要手段 ,它们各有优缺点。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以及目前我国的国情 ,我们应该继承德治传统的合理内核 ,同时吸收法治的合理因素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7.
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裘愉萍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21(5):103-107
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造就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站在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根据高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坚持思想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紧密结合、主导性与层次性紧密结合、批判继承与创新发展紧密结合,做到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以德修己的统一,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8.
9.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小西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45-47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具有其必然性法律与道德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是其理论依据;对我国传统德治和法治思想的扬弃与超越是其历史背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是其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