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DY县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以党委领导、民政部门指导、村级组织牵头、志愿者协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以及群众广泛参与的村落社区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村民自治推行过程中所面临的自治性和群众性的难题,但由于渗透了过多的政府主导因素,志愿者协会尚失了自主性。因此,村落社区建设长效机制的再造,既需要正确处理政府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同时又要培育村庄自组织。  相似文献
2.
郭星华 《社区》2004,(24):20-21
中国社会历来城乡有别,但改革开放之前的农村社会组织结构是一种“类单位制”,与城市的“单位制”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同样承担政治动员、社会控制、经济生产的功能。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生产功能的淡化,基层组织的政治动员、社会控制的功能大大弱化。因此,改革并不仅仅是经济体制的改革,而是意义深远的政治体制改革。改革使整个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基层组织结构与功能的转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公益事业无人过问、居民闲暇生活的单调、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民间纠纷日益增多等等。在“类单位制”条件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