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资源价值刍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晏智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6):70-77
自然和自然资源不是劳动产品 ,向来被认为是无价值的。这种观点在理论上不能成立 ,在实践上也非常有害。人类的劳动无疑是商品等经济物品的价值源泉 ,但没有理由说孕育了并一直养育着人类的自然和自然资源反而没有价值或者不是价值源泉 ;自然资源数量有限且正在变得稀缺的现实使这一点变得更加无可置疑。承认和珍惜自然和自然资源的价值 ,尊重其创造价值的作用 ,就是承认和珍惜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2.
我国语言生态危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范俊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6):42-47
语言生态观把语言多样性与生物文化多样性的相关性作为基本的理论原则.语言生态的平衡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语言生态危机表现在:语种的灭绝与濒危,双语区语言的单极化,局部地区语言(方言)岛的同化与消亡,弱势语言结构整合力的衰变,母语权受到抑制,等等.保护语言生态,应重视语言生态的调查与评估,加强民族母语教育和语言规划,尊重弱势族群的各项权利,维护其自然环境与社会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消费社会中的精神生态困境—博德里亚后现代消费社会理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岳川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4):31-39
著名法国思想家让-博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从后现代消费社会理论角度对当代世界加以透视,获得了新的问题意识,他基本关注层面是:现代性问题与文化危机,消费社会形态转型和媒介传播的结构,消费主义与日常生态,商品拜物教中的精神生态危机,大众传媒与世俗化问题,这些前沿学术问题的研究,对当代世界性的消费社会文化困境的揭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技术与能源维度的初步解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文明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也是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亦是对以往包括工业文明在内的诸文明形态的批判与扬弃。生态文明及其实践构序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包括其历史积淀的必然和生态时代的特征,特别是技术体系的保障和能源动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生态危机与西方文化的价值转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贤贵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本文探讨60年代以来西方对于生态危机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西方生态危机出现后,人们对危机根源的分析已经由人口、经济、技术等因素方面,进到了对西方近代以来的自然观和传统的伦理学乃至宗教神学的全方位检讨。相应地,解决危机的办法也由重视经济、技术的改进,到了倡导整个文化的自然观、价值观念的变革。伴随着环境运动的发展,这些观点和思想在西方社会获得了很大的可见性,并对当代西方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追溯这一认识的演变过程,以期对西方生态思潮与西方文化的关系达成一定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生态危机与思维方式的革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邱耕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以往人类的思维方式实质是一种功利型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造成当今生态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态化发展趋势的出现,人类的思维方式必须进行革命性变革,而这种变革的关键则是实现由功利型思维方式向互利型思维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欲望消费与生态危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孟勤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1):58-62
需要消费与欲望消费是两种不同的消费概念。与需要消费相比 ,欲望消费既无经济合理性也无道德正当性 ,并且是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欲望消费根源于启蒙运动宣扬的人性观 ,其直接后果导致了“公有地的悲剧”和炫耀性消费 ,使自然资源成为任意挥霍的对象。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是遏制欲望消费 ,而遏制欲望消费的途径是塑造热爱自然的人性。热爱自然的人性将“节俭”视为人的美德 ,将欲望消费视为恶 相似文献
8.
论和谐生态伦理观的三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承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101-104
和谐生态伦理观是在传统生态伦理观基础上的观念创新,是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主要体现在和谐生态伦理观的三个主要理论问题上。人类利益至上是和谐生态伦理观的价值基础;平衡协调发展是和谐生态伦理观的永恒主题;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生态伦理观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裂变和冲突,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疲弱乏力,出现了一系列如价值选择困惑、道德失范等现象。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的角度论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危机的表征及其产生原因,提出建构新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思路,从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以实现其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鲁献慧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6):89-92
西方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在改造自然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如何建立一种继工业文明之后的新的文明--生态文明,已经引起人类的普遍关注与探讨.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和平等公正原则.与此同时,要积极构建人们新的自然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一种兼顾主体与客体、人与环境和谐互补与共同发展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相统一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