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4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完全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820篇 |
出版年
2020年 | 3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90篇 |
2008年 | 127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中国人面临的道德困境及其补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振纲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1)
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人,承受着新旧道德的冲突,陷入无法回避的道德困境——道德评价失范、价值取向紊乱、非道德主义泛滥等等。要克服当代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困境,必须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化体系和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2.
社会互构论的提出——对社会学学术传统的审视和快速转型期经验现实的反思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对旧式现代性的危机和新型现代性的崛起,及其对社会学理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社会学的分裂传统和当代建构主义社会学的重建努力做了清理和评述。在对当代中国社会快速转型期的社会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在经历的重大变化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正式提出了社会互构论———一种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学基本理论,并对这一理论做了概括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试谈人文精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冯虞章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人文精神是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孕育而成的精神,弘扬人文精神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由此,就可以澄清关于人文精神的一些认识问题。本文探讨了人文精神的一般特点,并就人文精神的“失落”与“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概括指出了当前应着重建设和弘扬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与高等教育的诚信重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大范围内出现的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深潜于学生与社会主客观诸方面因素中的见怪不怪,恰反映了已长期存在的社会道德诚信危机。如社会、家庭认为只是“小巫见大巫”而催生八面“说情”来风;来自于高中教师的“分数”误导与大学教师的“过关”放任;作弊学生的抵赖、回避、逆反、自认晦气、仅惧受罚;同学间的麻木不仁甚或乐于接受“传经送宝”。高等教育诚信重建应从基础教育开始,遏制“学术腐败”以树立教育者诚信形象,发挥舆论导向功能以优化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6.
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是汶川大地震后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广大灾区群众的心理需求、建设震后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一项具有多层次目标、分阶段进行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从目标上讲有消除恐惧、应对压力、增强自信、获得力量等;从阶段上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分为情绪恢复、环境适应、人格升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从策略上讲应加强健康人格的塑造,加强情绪调节技术和应对灾害技能的学习,加强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等等。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价值观念体系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袁晓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3):301-304
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及走势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表现最突出的几个方面,提出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重建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和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体系重建的过程中创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工程移民中的社会学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简述了世界范围的工程移民问题及世界银行非自愿移民导则的 8条基本原则 ,综合分析了中国工程移民的人数及其分布状况 ,城建、交通、水库等三类工程移民及其特点 ,中国工程移民迁移与重建过程。从社会学视野探讨了工程移民的生产恢复、重建与发展 ,社会关系网络的破坏与重建 ,文化冲突与安置区移民的文化重建等方面的问题。分析了中国对工程移民问题认识的三个阶段 ,指出工程移民中社会学研究尚很薄弱 ,提出了加强工程移民社会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汶川大地震后羌区文化重建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绍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29(9)
2008年5月12日所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给西南地区,尤其是羌族地区的文化与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民族文化重建工作成为灾后重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简要回顾了汶川大地震以来有关羌族地区恢复重建工作的基本方针与进程,并结合本人所参与的重建规划工作与研讨会中的体验,对羌族地区灾后重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思考,指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所系,文化重建与灾区经济重建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文论"失语"与"重建"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陶东风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60-70
“失语”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文论界广泛流行的一个词,其含义有相当的分歧。本文集中分析了“失语”论的内在矛盾性,并认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涉及到现代性与民族性的矛盾紧张,指出了化解这种紧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