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上海科学生活》2003,(5):88-89
美国纽约的卡布瑞尼临终关怀院既不是医院也不是养老院,他们的工作是照顾在家里的临终重病人,情况紧急时将他们转入医疗中心进行加强护理。1990年,有600多位病人在这里由他们的家人陪伴安祥地逝去。进行家庭护理的护士、社会工作者、修女和热情的自愿者包括各个种族的人士,他们自愿参加这样的社会工作,因为在这里他们所遇到的临终的病人可以有家人的陪伴,这同医院和养老院不一样。一位护士说:“临终关怀院给病人提供的护理不仅仅是技术的,而是整体的。”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正定县人口计生局全面启动"四位一体"特殊关怀办法,使全县60周岁以上失独老人老有所养、思有所慰、病有所医、亡有所管。特殊关怀办法主要是通过实施救济补贴、医疗保障、养老陪护、临终关怀"四位一体",提高60周岁以上失独老人的生活质量,弥补他们的亲情缺失,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齐抓共管、务求实效的良好格局,切实解决他们在生活、就医、养老、精神等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县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农牧局、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种团队.他们由医生、护士、社工和志愿者组成.守护在生命的终点之前.全面照顾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在生理、情绪、社会等层面的需求,让患者有勇气、有尊严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相似文献   
4.
林衍 《社区》2014,(21):62-63
因为被小区居民怀疑“要做临终关怀”,万福年华社区养老院的负责人李梅已经当了几个月的“人民公敌”。  相似文献   
5.
《职业》2012,(13):40-41
如果你还在纠结要不要报考护理专业,那么你就out了。因为,护士只扮演医师的助手角色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目前,所有受过高等学历教育的高级护士,不单要会护士那一套,就连医生那一套也要精通——因为护士是监督医生开药方、在日常生活中与病人直接接触时间最长的一类人!  相似文献   
6.
我的本职工作是编辑,从2002年开始从事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开始时想法比较简单,认为只要够热情和善意,病人是会接纳我的。但实际上在开始的半年内,我是失败的。头半年我的感受就是一次次地碰壁,一次次地被拒绝,遭遇了很多尴尬的局面。后来换位思考,并在实践中摸索,才逐渐找到了一些方法,现在在这里想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文明和医学科学的进步,人们意识到生命质量的重要性,临终关怀得到一定的发展。在我国临终关怀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界定临终阶段的伦理问题;现代的医学伦理、护理伦理与临终关怀理念的冲突;死亡观念、教育与临终关怀的发展不协调;医疗体制改革下市场经济的竞争求利性与生命伦理的公正平等相矛盾;医疗保护的隐瞒病情与知情同意的自主原则的伦理矛盾;医务人员素质的培养不能满足临终关怀的伦理需求等一系列的伦理问题。要解决相关伦理问题,不仅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相似文献   
8.
王地山 《天府新论》1999,(6):96-96,F003
郑青同志最近编著的科普书籍《最后归宿》,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视角,阐明如何对待衰老与死亡,对生老病死这些并不轻松的话题坦言直陈,表现出对生命历程的深刻领悟,这对帮助老年朋友珍惜人生、理解归程,从而弹奏好生命的最后一个乐章是颇有裨益的。人总是要死的,但不少老人却谈死色变,视为禁忌,怀着深深的恐惧感;有的人则企望“长生不死,得道成仙”,从而为“法轮功”等歪理邪说的传播提供了土壤。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出:“生命迟早都有一个归宿”、“衰老是人生正常生活的自然规律。”人的老化过程既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  相似文献   
9.
张庆宁  卞燕 《社会科学》2007,(9):129-136
临终关怀需要多学科合作研究,医学界、社会科学界关注较多的是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或病区,对仍以治疗为主的综合医院,尤其是肿瘤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临终关怀缺乏应有的关注。笔者通过对北京某三甲综合医院妇科肿瘤病房和ICU的观察,以及对中国临终关怀发展历程的文献梳理,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的临终关怀肇始于西方医学,医学界、社会科学界不断地反思、找寻适合本土化的临终关怀实践;(2)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制度的支持。(3)在非普遍人性的原则下,不同区域人民不同的风俗、信仰应该得到医院所处地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与现代临终关怀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医疗体系一部分的临终关怀主要出现和发展于西方社会,其中,西方社会文化中的基督教信仰传统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以及实践的建制、人员和场所。基督教对临终关怀的提供者,以及对于作为其信徒的临终者和亲属所提供的关于生死问题的信仰关怀和安慰,都与其教义和信仰实践有着紧密的关联。了解基督教在历史上以及现代实践中如何影响了现代临终关怀理念和实践,有助于更为全面和深刻地理解现代临终关怀,进而更适切地展开临终关怀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