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认识储层岩石中含油饱和度及饱和度分布,对驱替机理的深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搞清储层岩石在驱替过程中的饱和度分布情况,应用工业CT技术,提出了一种储层含油岩芯被驱替后的饱和度分布的CT密度差测量方法。在岩样的同一断面,分别对干岩样、饱和岩样及在驱替后的岩样进行CT扫描,重建相应的断层图象,测量所建图象的灰度值,计算出相应的密度值,用密度差法计算出饱和度及其分布值。在γ射线工业CT机“CD-300BG”上对某油田岩样进行了实际测量,获得的结果说明,采用CT密度差法测量饱和度分布是有效的。该方法与常规驱替法相比较,具有快速、精度高、无损岩样和能模拟地层状态测量等特点,是油田开发、油藏描述和地层评价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提出了一套利用非均质性分维模型定量研究陆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的方法和流程。该方法利用储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有效地划分储集层宏观流动单元和微观流动单元,并为二者的划分提供参数依据;在储集层沉积微相研究和层组逐级细分对比的基础上,从取芯井入手,通过聚类分析优选参数,建立储集层非均质性分维模型,应用聚类和判别分析,划分流动单元类型,应用储集层随机建模中的分形随机模拟方法预测河流—三角洲沉积储集层井间流动单元,从而定量研究流动单元的空间展布,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在地质数学群分析理论中认为比较完善的δ逐次形成分类系统的方法,仍然具有许多缺陷,针对这些缺陷,提出了一个既与序号无关,又严格受控于给定分类标准,且能形成分类系统的新分类法。并通过新方法应用的实例验证,新方法确实避免了δ逐次形成分类系统的方法的缺陷。最后给出了分类是否适当的定量判别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当储层参数是分布函数时的储层分类方法,引入了分布贴近度、综合分布贴近度概念,并以此作为度量点与点之间的接近程度的标准,获得了相应的新分类方法。如果储层参数的分部函数是通过纵向高密度取样而得,通过计算刻划储层参数变化复杂程度的量──吸引子关联维来分类。  相似文献   
5.
依据大庆榆树林油田东 16 区块扶杨油层裂缝发育特征和注水开发动态特点,结合目前区块剩余油分布,分析裂缝对剩余油分布和开发效果的影响,为进行注采系统调整提供依据。针对东 160 和升 371 两个断块特点,各设计了4 套加密方案,并进行开发指标预测方案优选。结果表明:东 160 断块裂缝方向与井排方向一致,油水井排之间不能形成有效驱替,应缩小井距,优选出的方案四,加密后东 160 断块形成大井距小排距的线状注水;升 371 断块裂缝方向与井排方向呈 12.5° 相交,油水井排之间能形成有效驱替,优选出的方案四,采用三角形重心加密,改变流场方向,更加有利于开采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6.
应用岩石溥片、铸体薄片、x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着重探讨吐哈盆地中侏罗统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孔隙演化,研究表明:压实作用强烈是造成储层为低孔渗性的基本原因,胶结作用受渗-扩散机理和热驱对流机理控制,并可形成一种成岩圈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