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正读苏轼文集,发现这位北宋大文豪对于种树居然颇有心得。苏轼从小喜欢种树:"我昔少年时,种树满松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三万栽"虽然是夸张的修辞,足以表达喜爱之情。"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满山青青的松柏,寄托着苏轼的乡愁。少年时种下的三万株故山松柏,自此后,在苏轼的人生旅途一路青碧。陕西凤翔。签书判官和他挚爱的夫  相似文献   
2.
在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国文化中,有“比德”之传统,即将价值理念、人格理想等赋予具体的事物.松柏不畏严寒,品性贞刚,天然具备能暗示、象征主体品格内涵的特征,因此成为中国文学中常见的“比德”之象.松柏比德在长期的发展演进中,比德内涵日渐丰富,人格象征逐步完善.在人们的心目中,松柏代表着高洁的人格和坚贞的操守,成为民族理想人格的符号.  相似文献   
3.
学者对于西汉地方政区的认识,多信从<汉书·地理志>.而新出土的简牍材料却往往显示当时政区沿革的复杂性.2004年底出土于荆州纪南镇松柏村汉墓的35号木牍即是典型的一例.这枚木牍的出土,对于解决江夏郡初置时间、沿革、疆界及属县情况等都非常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和感情的载体。松柏是百木之王,和我国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松柏的自然属性与绵延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许多呼应与契合之处。该文主要从高洁的人格和品性的象征、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的代言者、守志不阿节操的寄托及生命常青与淡泊清高的追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具体分析了传统文化中的“松柏情结”。  相似文献   
5.
《咨询与决策》2014,(9):F0003-F0003
2020年,“世界山林养生旅游名镇、华中避暑渡假第一目的地”;2030年,成为国际慢城家庭成员之一。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共同编制完成松柏镇“四化同步”总体规划目标明确。  相似文献   
6.
国槐赋     
伟乎哉,国槐!与桑榆为邻,并松柏比肩,高大挺拔,荫地参天。不因环境而生,却能自然天成。无媚俗之态,难争春晖;有苍劲之躯,可耐酷寒。其根须发达,深扎岩畔石缝之中;其质纹坚实,堪当檩柱栋梁之材。为乔木之丈夫,顶天立地;属树族之珍品,弥足金贵。  相似文献   
7.
易小荷 《东西南北》2011,(24):36-37
天价赝晶? 以7000多万元人民币拍出的徐悲鸿《人体蒋碧微女士》和高达4.255亿的齐白石画作〈松柏高立图》,先后遭遇赝品质疑。天价艺术品的真假之争背后,隐现的是热钱的身影。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下,房地产等投资渠道严重受限,越来越多的热钱疯狂地涌向没有限制、没有门槛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当中,催生出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也催生出越来越大的艺术品市场泡沫。  相似文献   
8.
庐山先后荣获一系列殊荣:世界文化景观、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中国首批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外国人到庐山,惊喜、赞语不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们登山后恰如其分地评说: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9.
刘燕 《北京纪事》2015,(7):34-37
西山画卷,从西山走出 沿着一条幽静的石阶路往上走,路两旁松柏青青,走到八大处二处灵光寺五观堂,宋建华先生的《西山丛林》中国书画作品巡回展正在开展. 五观堂内,70幅书画作品,缘墙布展.其中50幅山水,小品清逸,大作轩昂,山山岭岭,四季风光、寺下人家,静卧桃源.20幅书法,承继汉隶,古朴浑厚,劲挺中呈遒美之姿.真是丹青溢彩,翰墨飘香.  相似文献   
10.
松柏西汉墓簿籍牍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荆州松柏西汉墓48号木牍"二年西乡户口簿"中的大男、大女,指15岁以上包括免老和罢癃的成年男女。53号木牍性质应为"南郡事复口算簿",簿中的小男、小女指7岁至14岁需交纳口钱的使男、使女。47号木牍为"南郡卒更簿",簿中数字经计算大体吻合。三种簿书均存在大男与大女比、小男与小女比、使大男与大女比、使男与使女比、卒与使大男比严重失衡,而男女人口总数比例大致平衡的情况。这应是为了逃避赋役人为造假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