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68篇
社会学   1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传统观点认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诠释领导者秉公执法、讲究公平正义的经典实例,但它深刻反映了诸葛亮作为领导者在修为上的致命缺陷:自恋自大,只注重事务性工作,却不善于管理人才。诸葛亮在"挥泪斩马谡"过程中遭遇的公正歧义及其专断应对,折射出其授权障碍并导致人才管理的根基坍塌。为避免悲剧,领导者应遵守权变处置公正歧义的核心规则,即为事业服务、为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3.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语言中.造成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从语音角度切入,从同音词、多音字、轻重音、停顿、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等方面阐述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自动分词技术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入门技术。通过对现有的三类中文分词算法(即基于词典的分词方法、基于统计的分词方法和基于理解的分词方法)的回顾和评述,分析"词"的界定、歧义消除和未登录词识别等制约中文分词的三大瓶颈,为中文分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5.
蓄意歧义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语料,它体现了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规则。通过分析言语交际过程中产生的蓄意歧义现象及其制造的不同效果,可以促进语言使用者更好地了解整个语言体系,以及包含语用学、词汇学、语音学和语法在内的语言体系分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葛蓓蓓 《职业》2012,(26):62
歧义是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也是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众多研究者从各个层面对歧义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在总结歧义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从歧义现象的分类入手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跟学生探讨歧义现象. 歧义现象是由不同因素造成的,既可以是语法的也可以是词汇的,还可以是语音和语用的.因此划分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类型也不同.如王震雷(1997)从歧义产生的条件分句法平面的歧义和语义歧义;李汉威、黄春珍(2001)从三个平面理论角度将歧义分为句法歧义、语义歧义和语用歧义;郭文静(2002)等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的根源角度,把歧义分为语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用歧义等等.本文则从歧义产生的原因角度,将歧义分为四大类.  相似文献   
7.
《小世界》反映了作者戴维·洛奇对在以享乐主义为主要精气神的后工业化社会里,文人学者们学术行为堕落的忧虑与深思.小说通过大量的语言游戏揭露了学者们对光环、世俗名利、性情享受的追求早已超越了他们身份的界限.从语言能指的滑动、非连续性及歧义与悖论三个方面,探究《小世界》中的语言游戏,深刻揭示出语言与现实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后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及其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认识.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追累”句式的生成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累"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典型的多歧义动结式,有主语指向、宾语指向和施受颠倒三种解读,是汉语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近二十年来,"追累"句式的生成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复合词"追累"的生成方式上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这些争议为线索,对词汇生成论、词汇句法生成论和句法生成论等几种论点进行了评析,最后总结了相关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指出了今后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只要有语言的地方就存在着歧义,歧义(ambiguity)是指一个单词或者句子具有两种或多种以上的理解意义。尽管在社会语言中歧义无处不在,但这一现象的确也给人们的日常交际带来了诸多障碍和误解。本文在简要回顾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之上,将运用该理论对结构歧义句进行分析,进而达到消除歧义,准确理解语义,正确运用句子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栾照钧 《秘书之友》2014,(11):42-45
正《秘书之友》2013年第12期刊发了拙文《转文性通知标题中词语衔接不当实例矫正》(以下简称《矫正》)1。顺便要说明的是,原稿标题用的是"转发性"而非"转文性","转发性"应当比"转文性"确切些,因为"转文性通知"包括批转、转发、印发三种形式的行文。《秘书之友》2014年第6期刊发了杨墨同志的《转文性通知标题中是否需要动词性定语来衔接——与栾照钧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