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树东 《学术交流》2007,1(3):141-145
在20世纪中国文学里,由于父权制文化权威的崩溃,母神崇拜极为明显。鲁迅的小说《补天》和郭沫若的诗歌《女神之再生》等在五四启蒙文学中首先张扬了母神崇拜之旗帜。在革命文学叙事中,柔石和艾青等作家辛酸地塑造了苦难母神,而曹禺和冯德英等细致描摹着崇高母神。“文革”结束后,张承志、铁凝等知青作家在底层民众中重新发现了母神,但是自然母神的更为完整形象是在莫言、徐坤等作家笔下呈现出来的。由于自然母神的复杂性,恐怖母神形象还曾在曹禺、张爱玲等作家笔下闪露面影。母神崇拜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了鲜明的母神形象系列,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化反思作用。  相似文献   
2.
<古事记>、<日本书纪>中记载的神话历史可追溯到绳文时代的远古源头,当时的女神崇拜展示出日本独特的恋母文化之根.文章从考古资料中的女神土偶入手,结合日本从母系社会向父权社会过渡的史实,探讨日本神话中的母神原型,以及神话历史叙事中普遍呈现的女性中心世界,为日本文明特有的文化恋母现象找到源头和生成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古事记》中,伊邪那美是诞生日本国土的创世母神,但伊邪那美在日本并没有成为受人崇拜的大母神,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伊邪那美生育火神而亡的事件密不可分.伊邪那美之死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死亡,她在日本神话中有可能是作为被杀的女神存在,而在被杀的女神背后,则隐含了史前社会男性对于女性生育与创造权力的抢夺.  相似文献   
4.
作为集体无意识,母神崇拜一直潜存于古今中外文学中.在新时期小说里,由于"文革"后父权制文化权威的崩溃,母神原型的光辉格外夺目.知青小说在底层民众中发现了母神,莫言等作家则重塑了更为完整的自然母神形象.由于自然母神的复杂性,母神恐怖的一面还曾在新时期小说家笔下时有表现.  相似文献   
5.
<正>萨是侗族的祖母神,是美丽、勇敢、慈祥、善良等一切美好品德的化身,是拥有无限法力的保护神。虽然萨没有具体的形象,全凭人的想象,可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侗族人民的生  相似文献   
6.
从原型批评角度看,《红楼梦》中有深层的母体回归意识,贾母可视为主母神原型,母神有守护与救世之能,她于俗世时间消隐(肉体衰败)关乎“家族”及其“屋宇”的荣盛状态.贾母见证俗世时间的流转并贯串百年家族的兴颓,既是开枝散叶的主干起点,亦成了完美的乌罗伯洛斯圆.  相似文献   
7.
夸父拥有地母神的特征,"夸父逐日"乃"控日巫术"仪式的言说。地母神运用自己的神力通过掌控、模拟太阳的运行轨迹,以自身的死而复生促使太阳再生,使其循环往复,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母神型自然人形象在自然人的世界中构成了独特的风景。徐坤的中篇小说《女娲》中的李玉儿就是典型的母神型自然人,旺盛的生殖力与存在的自然性是其本质特征,而最终由生育母神向恐怖母神的蜕变则展示了其固有的界限。由此,我们可以形成对母神崇拜这种自然精神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母神崇拜是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一种宗教行为 ,这种宗教在我国的先秦时期发展为社神崇拜 ,母神崇拜和社神崇拜的思想基础是先民崇奉“同类相生”的哲理 ,认为人的行为可以影响大自然 ,因此他们在女神庙里安放孕妇 (女神 )进行祭祀或者在祭祀社神时提倡男女婚合 ,以期通过人类的繁殖达到农业丰收的目的。这种行为蕴涵着将宇宙万物与人融为一体的思想。隐含了“生”、“阴阳”、“天人感应”等观念 ,这些观念对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神话、史诗中含有来自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的文化因素,古希腊艺术与西亚艺术具有诸多复杂关系,表明希腊文化有一些部分源自西亚文化系统。以神话、史诗和艺术为考察对象,按照时间顺序、传播途径、文化属性和造型相似性等,对文化和艺术造型加以比较,概要研究古巴比伦、西支闪米特、赫梯和希腊之间的文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