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18篇
社会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蒙的胸怀     
那年夏天,王蒙应邀来新疆举办"王蒙写新疆"作品研讨会,我有幸与许多全国知名作家一起参加了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发言,讲述了王蒙的系列作品对自己人生道路产生的巨大影响。会议结束后,王蒙走到我身边,拍拍我的肩头,微笑着对我说:"你是夏爱华?嗯,你的发言很好。"王蒙的话使我深受鼓舞,于是我把心里的困惑说给他听。  相似文献   
2.
白草 《回族研究》2006,(3):99-104
王蒙有两部小说作品描写了回族人物,一部为系列小说《在伊犁》中的短篇小说《好汉子依斯麻尔》,另一部为“季节系列”中的长篇《恋爱的季节》。当我们将关注的范围缩小到他小说中的回族人物形象描写时,便可以看出,他对回族的描写不是孤立的、静态的,而是放置在中国当代历史的大背景下,描写了他们与时代、社会变迁相联系着的命运际遇。  相似文献   
3.
王蒙的短篇小说《神鸟》是中国当代文学新感性写作的成功范例,它揭示了现代艺术隐蔽而复杂的新感性之维,表达了王蒙对于现代艺术的他在性处境的理解,表现了现代艺术向原始艺术复归的可能。死亡与复活是王蒙《神鸟》始终牵缠的主题。小说中反复出现的神鸟实际不过是现代都市文明语境下构建的一个象征性的文化图腾,其背后隐藏着王蒙对人生与艺术、世俗与神圣、感性与理性等二元对立关系的思考,表明了艺术在绝境中的希望与生机。  相似文献   
4.
解读王蒙小说叙事要掌握一个花--青春无悔、季节的献祭-青春怀旧,是王蒙小说"青春物语"三部曲.生活在文学与政治之间,思考在庙堂和民间的夹缝之间,决定了王蒙创作的内在冲突性.从献祭性的共性叙事到消费性的个性叙事,"多变"视角使王蒙小说叙事别具创新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正常发挥文学功能的目的出发,以王蒙对《红楼梦》和王朔作品的古与今、雅与俗的评价及其对文学教化功能的批判为视角,从理论发展的角度论述了王蒙文学消闲观的形成过程,指出王蒙文学消闲观的基本内涵就是为满足闲暇时间消费需求而向大众提供的以娱乐为主的一种非政治功利的文学观,它体现了由政治意识形态消费向大众娱乐文化消费转型的时代特点,其目的是满足消闲娱乐的文化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6.
唐异常 《老年人》2011,(5):50-50
一天,央视10频道《大家》栏目播出对王蒙的专访。看着电视里的王蒙,我想起了30多年前他来我家作客的往事。  相似文献   
7.
王爱侠 《文史哲》2012,(5):142-152
王蒙是一位经历过"五七"之难的右派作家,在"文革"结束后复出文坛。最初,他把笔下的右派形象定位为坚定的革命者,将灾难视为磨练意志的一种方式,以革命化叙事策略屏蔽了历史创伤。1990年代以后,他重新审视历史,其笔下的右派形象也呈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特征:他们不再具有坚定的革命性,而是在惶恐不安中失去了自我身份认同,在右派们变矮的精神世界里,互为沟壑的精神虐杀暴露出人性的丑陋——"五七"之难的创伤记忆呈现出斑驳的印记。在早期的右派形象塑造中,王蒙改写了自己的受难经历,一方面是当时政治话语形成的潜在的文化控制使然,另一方面也源于王蒙与主流意识形态同声合唱的内在愿望。王蒙多次提及苏联文学对他产生的影响,但他并没有承袭来自俄罗斯思想中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事实上,他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难脱干系的胶着状态影响了他的独立性和判断力。王蒙后期所塑造的右派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重现了创伤记忆,但他并没有将苦难进行到底,因为他不希望自己所书写的创伤记忆成为一种对历史的"剑拔弩张"的追问,他笔下的右派形象在困窘中借助于日常生活的力量来熨帖受伤的身心,在灾难中以调和的姿态和传统文化的逍遥精神化解不幸,这种态度无疑影响了他问难历史的深度。因此,那些没有被时间风干的疼痛,最终只能成为无法触底的创伤记忆。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王蒙小说的艺术特征概括为内容和形式上的多色善变,并从内蕴的多层多元、对艺术直觉的崇尚和开放不居的风格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最后就其形成的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原因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9.
以在研究界备受冷落的王蒙的荒诞小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文化学和叙事学等多种研究方法,从考察王蒙先生的荒诞观念出发,深入内在的文本情势阐释之中,通过对几个文本的细读,重点考察了王蒙荒诞小说与西方荒诞小说之间的异同,从而形成了文本的荒诞意味。  相似文献   
10.
对<红楼梦>悲剧精神的感悟与阐释是理解与感受<红楼梦>题旨与命意的关键.舒芜、王蒙、刘再复三位学者作家研究红学的著作足以"照阐文心"、"启人心智"、"裨益读者".他们关于<红楼梦>悲剧精神的感悟与阐释具有独特的视角,并共同受鲁迅与王国维的影响.他们的红学研究拓宽了<红楼梦>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