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正燮作为嘉道时期著名考据学者,在对社会伦常问题展开探讨时,继承发扬戴震所开创的皖派考据学治学范式,力图通过考字词以求道,同时结合清中期礼学研究的热潮,从礼制、礼意、礼器等多方面展开考察,重省社会中君臣、父子、师生等人伦关系。分析俞正燮的伦常观,可以发现他通过对考据内容的选择、考据再诠释等方式,延续早期启蒙学者所探讨的话题,部分继承他们所提出的价值观念。这也再次证明晚明以降所产生的早期启蒙思想发展至19世纪初期并未消亡,而是在历史的洄流中曲折前进。  相似文献   
2.
正清人的学术研究是以识字读经为中心的考据学。与之相比,近代学者治学方法最大的变化就是引入西方的种种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本国学术进行研究,王国维正是开启这种近代研究方法的学者之一,他的治学途径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并加以探讨的。本文试着从其研究  相似文献   
3.
<左传>作为十三经之一,在经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代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不断推动其向前发展,至清代发展到鼎盛时期.随着清代汉学的复兴,清代<左传>学的主要内容是以考据学方法研究<左传>.<四库全书总目>的编撰过程及其问世极大地推动了<左传>考据学的发展,即重新确立了<左传>在<春秋>学上的地位、提倡以训诂考据方法研究<左传>以及坚持<左传>的经学正统地位等.  相似文献   
4.
南宋朱熹作为一代大学问家,与其严谨的治学有着极大关系。他始终强调治学、尤其是考据学,应该“参互考证、脚踏实地、动有依据,把握义理”,即朱熹的考据学方法。其考据学涉及校勘、考证、辨伪、训诂等。朱熹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就清代考据学的成因、勃兴、方法及著名学者考据方法进行分析,旨在对清代考据学研究方法作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顾炎武关于<春秋>经传的研究,无论是对<春秋>之义考释,还是对<春秋>三传的论证,以及对杜<注>的补正,均集中地反映了他求实征验的治学风格与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而他的<春秋>经传考证的学术方法,则开启了乾嘉考据学.他的以<春秋>经传考证为代表的经学成就,开创了清代新经学.他的治学主张、方法及成就,共同形成一代学术范式.  相似文献   
7.
考据学的实事求是不同,在湘学传统中,由于其强烈的经世务实精神,实事求是成为一种注重现实实际的学风;这种学风对青年毛泽东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正是这种文化性格使得毛泽东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并独具卓识地提出和阐释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为重要的命题.  相似文献   
8.
就清代考据学的成因、勃兴、方法及著名学者考据方法进行分析,旨在对清代考据学研究方法作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元西域人华化考》被视为既继承了乾嘉考据学传统,又具有开新之处的新历史考据学名作。这部书综合运用逻辑推理、数量关系比较、多层次论证等考据方法,得出了元代西域人华化是一个普遍潮流的令人信服的结论。在史料的采择上,《元西域人华化考》一书既重视"正史"中史料的应用,又多方拓宽史料的采选范围,力求"竭泽而渔",做广泛的搜寻以说明问题,这种方式同样具有"范式"的意义。作为新历史考据学的典范,《元西域人华化考》体现了陈垣先生深沉的现实观照,即鲜明地表现在学术上的争胜和文化上的争先,这正是新历史考据学之"新"的一端。  相似文献   
10.
学术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 ,形成了基于具体内容之上的价值取向、精神特质和研究方法 ,可称为学术传统。汉学在晚清经历了明显的变化 ,其主流演变为在求真的基础上兼容经世致用 ,并调和、汲取宋学和西学 ,学术格局也呈现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