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81篇
社会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于范仲淹思想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新儒学生成这一细节问题,学界相关研究尚处阙如状态。两宋新儒学是基于经典文本的诠释而得以形成与开展的,因此选择以经典诠释的角度切入该问题的讨论可以更为直观地体现新儒学初期的生成样态与开展趋向。通过对范仲淹经典诠释的形式、形态及特征的考察与检讨,不仅可以说明与此关联的若干流行见解需要被重新审察,还能够呈现出其经典诠释思想之于两宋新儒学的发生具有一种观念引导、意识转向的风向标意义。  相似文献   
2.
衡阳雁远     
林文强 《源流》2011,(3):62-66
1年少轻狂时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尽了边塞秋来肃杀的景象,我因此记住了衡阳。王勃在  相似文献   
3.
秦光龙 《领导文萃》2011,(23):125-127
中国有句老话,叫“得人心者得天下”。江山易帜,政权更替,无不以民心为转移,由民心来决定。古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无非是想通过自己修身养性、与民休养生息,争取民众支持。《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  相似文献   
4.
林迎 《源流》2012,(12):76-79
走进潇湘大地,时常会想起几个字:人杰地灵。无论是"三湘四水"、"潇湘八景",还是孕育于斯的一代代杰出人物,都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今年中秋节过后,我跟几位文友一道,登上高踞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时值清晨,洞庭湖一碧如洗,温柔的晨风在湖面轻轻拂过,带着丝丝水腥味儿迎面扑来,初露的朝霞和湖光十分和谐地映入眼帘。"未到江...  相似文献   
5.
近三十年来,关于范仲淹的研究成果丰富,苏州、洛阳和港、台等地,还分别成立有范仲淹研究学会。研究领域涉及到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学、教育和学术思想等方方面面,并有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趋势。具体到范仲淹经济思想的研究,学界前人也多有研究。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范仲淹的财经思想、农商思想、宗族福利、荒政救灾等角度,对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作一总结概述,以期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6.
稀世国宝惊现荣宝斋1964年的一个清晨,一个男青年拿着一个布包来到京城琉璃厂的荣宝斋,要求卖掉包中的物品。店员打开包裹一看,顿时被包中的物品惊呆了:在这个破布包裹里,共有字画30余件,虽鱼龙混杂,却有李公麟的《三马图》题跋、北宋范仲淹《师鲁二札》的残缺部分等国之重宝,宋代书法名家米芾的《苕溪诗卷》赫然在列,只此一件便可称之为稀世珍品。  相似文献   
7.
古人的箴言     
《领导文萃》2010,(6):135-135
<正>箴和铭,都是古代的文体,箴言即劝诫之言。例如:子罕的箴言:"不贪为宝。"诸葛亮的箴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司马光的箴言:"俭素为美。"范仲淹的箴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城市以其独特的营建传统,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古代文人参与城市建设活动的梳理,并以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延安期间的营建活动作为实例,对“谁是传统山水城市格局的创造主体”进行研究,认为文人士大夫对传统山水城市格局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当代规划设计师的综合素养进行了反思。提出当代规划设计师应具备古代文人士大夫那样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深厚的乡土情怀。  相似文献   
9.
嶂(zhàng)高险的山,或直立像屏障的山,如范仲淹《渔家傲》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相似文献   
10.
山也会疼     
程刚 《社区》2010,(14):48-48
这是一个废弃的石料场,凹在山之阳,像靓女玉面上生的癞疮。这座山当年层峦叠翠,飞瀑流泉,鸟语花香,曾引范仲淹、李清照、张养浩、蒲松龄等历代文人墨客前来寻芳探幽,留下千载美名。而今当地为了发展经济,开山取石,加工板材,出口海外。这是西班牙引进的现代化利齿啃出的一个巨坑,是先进技术对自然历史的一次颠覆性撕咬。如今一切都归于沉寂了。只有一位山野孤老守着这个仿佛一夜突现的空洞,用最原始的工具填补他内心巨大的痛楚。老人从山下挑土上山,敷在石板上,栽上各种耐旱抗瘠的树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