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在界定新媒体概念基础上,分析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的内涵,提出其在新媒体时代对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启示意义:网络空间是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主战场,必须应对新媒体时代传播格局变化挑战、巩固壮大网络主流传播阵地;网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生力军,必须顺应新媒体时代人才建设新要求,培育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网络队伍;网络舆论战是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主方略,必须顺应新媒体传播规则新要求、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责任。在探讨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与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深刻联系基础上,本文从党内政治文化、人民群众作用、知识分子力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网上舆论斗争等方面深入分析如何加强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创新建设。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1):20-2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尤为重要。以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体系中"自愿的同意"、"市民社会"、"有机知识分子"以及"阵地战"思想内涵为依托,分析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四重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进行四重维度架构。  相似文献   
4.
通常人们总是把后马克思主义之“后”解读成“后现代主义”,从而后马克思主义理所当然地成了“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样的解读是一种想当然的外围解读,它忽略了后马克思主义缘起的思想谱系,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对后马克思主义的真实解读.与这样的解读方式有别,本文深入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内在机理,在充分解析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思想来源之后,力图对后马克思主义之“后”的真实意蕴有一个全方位的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对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意识形态旨趣有一个总体诊断,以期为我们深入研究后马克思主义起到某种启示性作用.文章认为,后马克思主义之“后”大致蕴含三个维度:后葛兰西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后马克思主义是用后葛兰西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来解读马克思主义而形成的一种思潮.后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源的异质性决定了其意识形态取向的异质性,这表现在其对马克思主义既逃避又趋近的复杂心理上.正因为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这种矛盾立场,使得我们在对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研究上必须避免脱域化的研究思路,否则,难以准确地诊断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国知识分子面临着工具理性主义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同时也引发了知识分子对诸如道德担当与社会责任、批判精神的价值反思,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为我们解决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知识分子遭遇的困境和挑战带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葛兰西提出了文化领导权的思想。在葛兰西看来,在国家的统治中,处于优势地位的阶级不但会通过武力和暴力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还会通过精神领域中的道德等柔和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所谓的文化领导权。在葛兰西看来,文化领导权让被统治阶级自觉地在内心深处认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葛兰西认为,革命要取得成功,首先必须夺取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的夺取具有阵地战的特点,具有持久性,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对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任何理论作为一种由概念构成的阐释体系,它的理论功能的获得都离不开将某些普通的词语专门化、术语化的过程。通过这些被赋予特定涵义的术语的运用,理论展示出它独有的风格和力量。"阐释场域"是一个概念坐落于其中而比概念更大的空间或场域。从列宁的政治领导权到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再到拉克劳、墨菲的话语领导权,阐释场域的变迁展示了领导权理论自身发展变化的轨迹,也给社会实践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领导权在各种复杂场域的不同阐释做一个界定。  相似文献   
8.
葛兰西认为,社会革命的前提条件和主要内容是文化霸权争夺.文化霸权争夺的主战场是市民社会,因此,社会革命的关键是被统治阶级与统治阶级在市民社会打一场以意识形态争夺为主要内容的"阵地战".知识分子是文化霸权的历史主体,文学对人民群众有巨大影响,所以在文化霸权争夺时要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和文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与常规政治相对的对抗性政治的研究分为以西方世界为对象的社会运动研究和以第三世界为对象的革命/抵抗研究。斯科特与底层研究学派同属后一种,均关注第三世界底层,从葛兰西承继颇多,以书写未被书写的反抗史为学术使命,拒绝底层无政治的偏见,分别以公开政治vs.底层政治、公民社会vs.政治社会两分法划出与精英政治不同的独特底层政治,同时提升了政治的复杂性与底层的复杂性。在研究意识形态支配时,二者都回应葛兰西关于底层被霸权、没有独立统一的意识形态的论断,强调底层意识的独立性;在对底层抵抗行为的研究上,都意在克服关于底层的理论中成长史和悲剧史两种偏颇。但两派理论的区别在于,前者视底层为有统一意识形态而无公开行动,后者视底层为有公开行动而无统一意识形态,即对两种偏颇采取了不同的克服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1937年4月27日,一颗顽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个聪慧的大脑停止了思考,一位身体羸弱、精神强大的男人离开了那个令人恐惧的世界——他就是葛兰西!葛兰西(Antonio Gramsci,1891—1937),一个出身贫寒、经历坎坷,但身残志坚、愈挫愈勇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一个身陷囹圄、不屈不挠,但被边缘化、被"抛弃"的意共中央总书记;一个思想虽然片断化,但丰富深刻、可进行多种诠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一个痛苦地挣扎于情感与理智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