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5篇
统计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言说体验之境并显示其中蕴涵的人生意义,既是文学言说的追求所在,也是文学言说的困境所在。不过言意矛盾并非仅仅体现为欲说之“意”难以转化为传达之“言”,其间的矛盾至少包括三种形态:“意”的丰饶与“言”的贫乏;语言本身固有的含义遮蔽了意义的表达;以及先于个体存在的语言对思维的限制。因此,言意矛盾实际上存在于两个过程之中:“意”向“言”的转化和“言”对“思”的禁锢,后者乃是更深刻也更根本的言意矛盾。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佛教般若学言意观,在对教义的理解上,在“言语道断-假言假象-忘象息言-求理象外”的体系建立上,在论述语言及其表述方式上,受到当时魏晋玄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但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思想,又有自己的独特性与深刻性。比如对语言符号假有、空性的认识,对“形象”的认识以及提出的“顿悟”说等,拓宽了认识和意识能力的范畴,对后世影响甚深。  相似文献   
3.
语言能够表达人的思维、情感、意志,但是语言往往又不能准确传达人的所思所想和内心体验。在以语言游戏为主要方式的后现代语境下,语言由工具转变为主体,语言本身即是意义,或是消解了意义。然而语言游戏消解的只是一般的、严肃的意义,却转向了特殊的、鄙俗的意义。语言游戏虽然致力于语言技巧的探索,但“言不尽意”的矛盾仍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4.
中国诗学中的言意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意关系问题,特别是"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说,对中国古代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魏晋以后,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说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古代文论注重"言外之意"的文学传统,并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在哲学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文学言意构合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意主辞宾论的承传;二是言意相互依存、相互消长与相互生发论的承传.上述两个维面,各有其源远流长的承传发展线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构出了我国古代文学言意构合论的理论骨架.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曾提出"召唤结构"这一范畴,认为文学文本具有空白和未定性,这种空白和未定性引导读者不断地进行阅读建构活动。这与中国古典诗学中的"空白"有一定的相通性,中国古典诗学中,言意、虚实、味等范畴从诗语符号、艺术结构、审美经验等层面都展现出对艺术空白的追求,但二者更因中西文化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王兆胜 《江汉论坛》2002,3(9):74-78
林语堂与鲁迅的关系一向非常微妙,他们有互为朋友的共同战斗和生活的时期,也有相互论争甚至误解的时候。究其相得相离的原因,意气之争和人品之异大概是不存在的;而文化文学观念和性格之不同可能是主要的。鲁迅个性多疑而专断,林语堂性格任性而幽默,这就不可避免地在二人之间产生难以克服的隔膜与冲突。  相似文献   
8.
魏泉 《东岳论丛》2002,23(1):101-103
在庄子思想体系中 ,言意关系是跟道与物、形与神、实与虚一样 ,是相对应的概念。所谓“言不尽意” ,是有限不能穷尽无限的意思 ,无限不仅仅指无限大、无限多 ,也可以有无穷小、无穷细微之意 ,其极致接近于无。“得意忘言”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庄子所推崇的“忘言”不是对“言”的否定和舍弃 ,而是对“言”的超越 ,是一种“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的理想境界。《庄子》中的言、意概念可以做不同层次上的理解。“言不尽意”是针对表述者而言 ,“得意忘言”则是针对接受者来讲的  相似文献   
9.
孙敏强  黄敏雪 《浙江社会科学》2015,(1):114-122,151,160,161
庄子对文学想象论的贡献,首先体现在虚静之说,而其关于言意关系的思考,寓言创制与理念,对后人更有导向性影响。寓言是广义的意象,庄子寓言思维通于意象思维,但寓言不等于意象,寓言式思维也不同于意象思维。意象和意象式思维更切合抒情文学与抒情性想象,而寓言与寓言式思维更切合叙事艺术与叙事性虚构想象。庄子的寓言实践与叙事理念,弥补了传统想象论重视抒情性想象和意象式思维,轻忽诗、史之外的叙事文学想象虚构的偏缺。随着叙事文学文论的发展,在后人关于叙事艺术奇与正、幻与真和虚与实关系的思考中,在李渔、金圣叹等叙事论家的论说里,庄子理念获得了久远的响应,我国文学想象论方趋于完备。  相似文献   
10.
在唐诗英译的对比分析基础上,讨论了文学翻译活动中的言意矛盾,以及在意向言的转化过程中与译语言说策略相关的三方面问题(1)体现原语文化规范的语言结构和制约言语活动的话语形态;(2)原语文本中意向性关联物的有限性;(3)原语文本结构的非连续性或空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