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取得的成绩和主要经验 ,分析教育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教育法制建设必须以观念更新为前提 ;与解决当时面临的突出问题紧密相联 ;总结本国经验与吸收、借鉴国外经验相结合 ;加强教育立法与注重教育法的实施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2.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反思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岳建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对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育人价值从不同角度作过精辟的论述。改革开放与“美育”的推动使公共艺术教育在中国高校形成第一个高潮。这次高潮很快退却的原因主要是观念准备不足、教师准备不足、学生准备不足和物质条件准备不足。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应是提升观念层次、建构教育体系、加大投入、改善管理、开展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亚东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4,20(2):24-26,46
本文在客观描述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设在法规、组织、理论三大方面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 ,揭示出 3种现象并进行了归因分析 ,对今后我国教育评估制度的建设 ,提出了 5点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文艺学的批评能这样吗——就《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与陶东风教授商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郑惠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9(3):17-24,103
纵观<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全文,可知陶东风教授对大学文艺学的批评与建设有着独到且富于启发意义的个人见解.然而,不难看出,在批评大学文艺学时,陶东风教授经常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或没有事实根据就随意断论,或未作具体分析便批评指责,或为了自圆其说而削足适履,或不作逻辑推导而任意发挥,或将较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确,几十年来的中国大学文艺学远未尽如人意,故对其进行学科反思不但可以而且极其必需.不过,应该看到,对既有的大学文艺学成果持客观公允的态度,是最有效的学科反思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19世纪英国女性的代言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世芬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3):45-48
通过论述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变迁 ,重点介绍了简·奥斯丁 (JaneAusten)和乔治·艾略特(GeorgeEliot)两位杰出的女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长期以来 ,女性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处于男性的支配之下。以 1 9世纪的简·奥斯丁和乔治·艾略特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开始以全新的视角 ,从纯粹女性的角度来探讨女性问题。在她们的作品里 ,女性虽然仍摆脱不了男性社会对她们的影响 ,但已不再是一味地顺从。以作者和其作品中女主人公为代表的女性 ,为使自己能在男性社会争得一席之地 ,开始了强烈的反思 ,并不断地为争取女性的权利摇旗呐喊。 相似文献
6.
传播学知识论三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予敏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8(6):46-52
传播学是关于社会精致化管理的知识,也是反思性知识.这种悖论关系,决定了传播学内在的思维动力.从学科而言,传播学是从广延向纵深发展的开放的知识平台.传播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化环境找到多元的知识起点.多元的知识可能形成价值论和方法论的吊诡,也可能带来思想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8.
技术异化与人类自我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文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8-91
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但是,技术只是人的发明及其应用,由它来承担人类应用技术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既不合理也无实际意义。因此,人类不仅要反思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反思人类自身。只有深入思考人之生存价值和意义,不断推动社会制度的进步,才能更好地导引技术沿着人性化的轨道发展,构建更加美好、和谐的人道社会。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政府道德基础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的道德基础就是在政府的构建和运作中起基础性作用的伦理精神、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以及在其公共行政过程中的伦理关系和行政人员的道德素质等道德内涵的总称。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我国政府及其运行的道德基础,特别是从政府的政治伦理理念、公共行政中的利益关系———道义关系、政府道德基础的载体———公共政策制度伦理体系等方面,来反思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运行的道德基础,对我国公共行政法制化建设和道德行政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内省 虔敬 激扬——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心灵寻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3):97-100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之所以被看作一笔珍贵的文学财富,主要在于其表现的心灵特质。她的诗中,充满了理性与灵性的碰撞,理性对灵性的依从和理性与灵性的契合。只有当心灵经验逐渐归依本源时,灵性与理性的契合才能完成。狄金森的天才在于她总能探幽取胜,在理性与灵性之间织造出一副深幽宽广的别样图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