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5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完全免费 | 66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1569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131篇 |
2010年 | 102篇 |
2009年 | 133篇 |
2008年 | 154篇 |
2007年 | 182篇 |
2006年 | 166篇 |
2005年 | 136篇 |
2004年 | 97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个体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对其积极适应和个人发展有显著影响.文章研究范围涵盖社会支持的概念、划分、研究方法等内容.从提供支持的人数、来源、类型、影响等因素分析,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群体社会支持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个体适应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为了考察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特点,作者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压力源问卷”及卡佛(C.S.Carver)等人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将横断与纵向研究相结合,对66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发现,四年中,大学生的压力和应对方式总体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大二和大四的压力大于大一和大三;情绪宣泄、停滞放弃和求助宗教三种应对方式年级差异显著。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男女大学生之间总体压力和应对方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文章分析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的新特点,指出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困境。由于尚未探索出有效的选拔、培训、考核和激励辅导员的途径,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不高。本研究在对胜任力概念及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辅导员胜任力问卷,量化了大学辅导员的工作,为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制度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个性发展及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张晓文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7(2):36-38
通过团体测验的方式 ,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状况上的差异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总体上看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个性发展无显著性差异 ,但独生子在独立性上的得分明显低于非独生子 ,独生女在实验性上的得分明显低于非独生女。独生子女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 ,而且对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 ,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引导大学生排解心理障碍 ,培养健康心理素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试论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素质结构和培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从素质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概念的应用、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大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较系统深入地论述了素质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疾患产生原因及心理保健对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从个体的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两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心理疾患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脆弱个体”与“成熟个体”观 ,绘制了“生活事件对‘脆弱个体’和‘成熟个体’的作用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初步的理论模型。最后 ,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心理保健的对策 :形成高校内部全员参与机制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助、互助机制 ,实行学校、家庭共同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创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学生工作管理创新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和服务学生成才的时代要求。实施这个创新,要把"以人为本,学生第一"教育理念作为学生工作的灵魂,优化学生工作组织设计,创新学生评价奖励制度,改进学生工作内容和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学生工作的流程再造。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调适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中亮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4):115-118,126
大学毕业生作为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了特有的心理状态,也产生了很多心理困惑。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调适就业心理障碍的方法,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